历下杨欣欣教练

第四届“双霖苑杯”全国弟子规品势邀请大赛 品势总结

 转载自 洪楼李秀东教练

上周日进行了第四届“双霖苑杯”全国弟子规品势邀请大赛 品势比赛,看着一张张稚嫩的小脸,在赛场上进行激烈的比赛,一张张纯真的小脸,为取得好成绩在拼搏着,家长在台下的紧张程度不亚于台上的学员,孩子是父母的骄傲,孩子的成绩是父母的骄傲,本届品势比赛十分顺利的完成了整个比赛。本届比赛新添加的敬茶环节无疑为比赛填上了浓浓的一笔。比赛不是我们的目的,比赛只是我们的媒介,我们在比赛的过程中让学员知道,对手是值得尊敬的,对手使我们的磨刀石,我们要感谢对手,感谢对手对我们的帮助,感谢对手帮助我们进步。还要知道感恩父母,父母对我们的付出是无私的,我们无以为报,用手中的茶水,在炎炎夏日里让父母感到一丝的清凉。比赛成绩不重要,重要的是从比赛中能够让学员学到什么,能够在以后知道怎么做,怎么去汇报父母,才是我们举行比赛的真正目的所在。

第四届“双霖苑杯”全国弟子规品势邀请大赛 实战总结

 转载自 叶教练

/zphotos/space/ce27ff55-a279-46b7-8113-964ad6547c5a.jpg

今天的表现还算正常,以后要继续努力!一直保持下去!加油!

/zphotos/space/ab0e471b-9292-4990-a3b2-a2f614e16500.jpg

辛校长亲自颁奖!!( 其他学员的没有领奖,所以没有照片)

/zphotos/space/fa19d926-84fc-411f-a4b3-6f42b05f07ba.jpg

经过万千辛苦,终于取得了一个还算满意的成绩啊。继续努力吧! 加油

    本次比赛实战论成绩打得还不错,值得表扬,总体实战成绩属于优秀。但其中也有很多问题:

首先:对于实战来说,性格决定一部分实战的水平,有的人不论对方是谁都不怕都能上,但是有的人到了比赛场上要不就是紧张,要不就是不敢打,害怕对手,这些原因只要是经验较少,锻炼较少,心里素质不够好,要家长多锻炼自我台上表演及以后要多参加比赛,锻炼提高心理素质。

   再就是,气势,平时在打实战时教练一直在强调气势但是到了场上就是不会发声,气势对攻破对方的心里是必要条件之一,老虎的一声吼叫能吓跑其他的动物,为什么,不就是被老虎的气势吓跑的吗!所以气势在实战中必须要加强。同样,在一场比赛中,气势好的队员打起来都让人兴奋,但气势不好的队员打起来都让人没劲,所以还是要提高气势!

   最后,在实战比赛中打得要积极,要不自己当成本场领导者,切记被对方领导,谁占有领导权,谁就有胜利的潜力!

  总而言之,实战是一种需要长期努力及坚持的东西,而且还要善于动脑,敢想敢做还要敢打!我相信我们的实战以后会更加努力,更加刻苦,成绩也会更上一层楼!

          加油!!!

第四届“双霖苑杯”全国弟子规品势邀请大赛 {裁判总结}

 转载自 叶教练

   本次比赛我是一名主裁,在执裁过程中,我一直秉着公平、公正的原则来进行的,并且也圆满结束了本次比赛,下面对本次比赛做以下个人总结:

   上午的实战比赛很完美,无论学员输或者是影=赢对于裁判组这边来说执裁过程是完美的,没有出任何的问题。同样因为实战裁判的主观因素很少,所以很少出现问题,但是对于品势及中正帮比赛来说就不一样了,这个执裁过程裁判的主观因素较强,尽管会出现一点小的差异也是在所难免,更何况每个裁判的观察角度不一样,观察的点也不尽相同,所以无论结局怎样我相信每个执裁的裁判都很公正的,很公平的,所以出来的最后的结果是没有任何争议的。

    我们都明白每个孩子在自己父母的眼中都是最棒的最好,但是每一个不可能都是完美的,每个人的身体及心理都不一样,所以无论怎样都会出现不同及差距,但是我们不是专业队员,我们虽然也很想取的一个好的结果,但是我想过程应该比结果更为重要,带给孩子的提高也更为巨大。付出了,努力了就可以了!也希望孩子们在平时的训练中得到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让我我们的素质教育传播到全国各地,让每一位孩子都得到提高及提升!加油我相信一定会是很棒的!

京剧艺术大师梅兰芳的教子之方

 转载自 陈晓仪

/zphotos/space/fd290b39-67c7-47b3-a6de-ec1e00cdb9da.jpg

  梅兰芳是我国著名的京剧艺术大师。在事业上颇有成就的他,在教子上也是有着一套独特的方式。他对子女的教育注重心理和人格的塑造,根据子女的不同天赋秉性,为他们设计了成长成才的道路。

       在梅子女们都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作出了成绩。最小的儿子梅葆玖,传承了父亲衣钵。独具特色的梅氏家教,给后人留下了一段值得思考和借鉴的佳话。

  不让自己的名望成为孩子成长的负担

  作为当之无愧的艺术大师,梅兰芳是戏迷心中的领袖,名气可谓空前绝后。据说,在民国时期,有三样东西是老百姓有口皆碑:同仁堂,孙中山,梅兰芳。但梅兰芳从不以“大师”自居,更不希望子女顶着“大师”之子的帽子,躺在长辈的成就之上,甚至为长辈的声名所累。相反,他尊重不同的艺术流派,主张孩子转益多师,广泛学习。

  他的子女中,唯一从小就投身京剧艺术的是梅葆玖。梅葆玖十几岁正式登台,曾多次与父亲同台演出。但梅兰芳并不希望孩子成为自己的“复制品”。为了给孩子打好基本功,梅兰芳为儿子请了王幼卿先生教《玉堂春》、《三娘教子》、《祭塔》、《祭江》、《大保国》、《二进宫》等青衣戏,昆曲名家朱传茗先生教《断桥》、《思凡》、《游园惊梦》、《刺虎》、《双奇会》等昆腔戏,陶玉芝先生教武旦戏,后来又请了姜妙香、茹富兰先生教《雅观楼》、《辕门射戟》等小生戏,每天还请徐元珊先生教武功。

  1950年10月,梅兰芳和梅葆玖在天津中国大戏院演《金山寺》和《断桥》,父子俩分饰白蛇与青蛇。这两出戏,梅葆玖分别是向陶玉芝和朱传茗两位老师学的,身段与梅兰芳稍有不同。当时,有人建议梅葆玖按照父亲的路子演。但梅兰芳却对他说:“你做你的,别犹豫。师傅怎么教,你就怎么做。临时变动,你也没有那种火候,那可能不保险。”

  梅葆玖后来回忆说,“这时父亲对我的要求是多学、多演。这个阶段,不管老师教什么戏,教得怎样,父亲从不干涉,从不给我改动一个字。如果说我今天还能够在舞台上唱念做表比较自如,主要是得益于那么多好老师给我打下的基础功。”

  教育子女从小洁身自好、明白事理

  梅兰芳是一个温文尔雅的人,没有一点乖戾气。认识他的人说:“这个人从哪个角度看都是美的。”他自己也说:“我的性格,不适宜表演玩笑、泼辣一派的戏。”不仅是表演,生活中也是一样,无论遇到什么情况,他总是端庄大方、处变不惊。这种风格也体现在梅兰芳的“育儿经”中。

  教育子女时,梅兰芳善于用劝导代替责骂,通过言传身教,使子女从小就明白事理。梅葆琛回忆:“父亲对子女的教育,始终是很和蔼、很稳重,但有时很严肃,他从不会因为子女教育而发脾气,永远是以理服人,婉言开导。”

  1937年,日军占领上海后,在香港演出的梅兰芳没有随团回沪,就在香港暂时隐居,深居简出。1941年,梅夫人福芝芳带着子女到香港与梅兰芳团聚。当时,上海已经沦陷,学校教育走下坡路,一些纨绔子弟不思进取,生活腐化。梅兰芳听说了这些情况后,感到十分不安,生怕孩子们沾染上坏习惯,就把长子梅葆琛等几个孩子留在香港,鼓励他们温习功课,考上了比较进步的岭南中学就读。

  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与自信

  梅葆玖自幼心灵手巧,嗓音和形象俱佳,而且长相和嗓子都与梅兰芳很像。这也是梅兰芳选中他作为自己传人的重要原因。但梅兰芳几乎从不当众称赞他,最多也就是说“这孩子有点小聪明,可是功夫太不够。”

  父母对子女真正的爱,是对他们健康成长的高度负责和严格要求。据梅葆玖回忆,父亲对他的要求,有时候比一般的学生或演员更加严格。不过,严格得很有艺术,循循善诱,启人自觉。“如果一个动作来不好,他会从几个角度来启发你,然后让你私下再去琢磨,去练。而不是一而再,再而三地反复练一个动作,怕搞得你挺紧张”。

  当孩子在公众面前犯错时,梅兰芳也很注意保护孩子的自尊与自信,顾忌孩子在公众面前的“面子”,但与此同时,他会认真地指出错误之所在,并帮助孩子去改正。梅葆玖记得,他幼时和父亲同台演出,有时他在舞台上偶尔错了身段,为了不让观众看出来,父亲当时会配合他一下。过后,父亲虽然不会为此而责骂他,但却会认真地给他重排一遍,告诉他错在什么地方,要注意哪一点,应该怎么样。“你错了,他会给你分析,错在哪儿了,以后要怎么做”。

  

孩子几岁开始学英语比较好?

 转载自 德照小管家

  尹文刚,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外语口语的关键期为3-4岁,书面语关键期比口语晚两年。孩子从3岁开始接触外语实际上已经有点晚了,两岁半就可以开始。但考虑到孩子的自理能力、健康等方面,这个时候不太适合到外面去上外语课。家长可以先让他听一些录音、歌曲。先发展听、说能力,到4-5岁时,可以开始英语阅读,到6岁之后再让他学习写。

  语言与认知是平行发展的,小的孩子不能理解抽象的东西,所以3岁孩子开始学习外语时,先交给他名词、动词等实词,之后是形容词,虚词是最后学的。基本上可以按照母语学习的程序。

  孩子可以用低级功能完成高级任务,比如一个3岁的孩子可以读出整本英文书,其实他是记住了每页的颜色去背诵的,并没有真正认识这些字。所以英语学习仍应遵循规律,不要超前。


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转载自 张秀轩

      前两天进行的跆拳道比赛我参加了两项:实战和品式。

    打实战了,我的对手一上场,哇!他又高又瘦,整整比我高一头!一上来他就抓住了我,我怎么也挣脱不了。紧接着他一脚过来直接上头,我躲闪不及被他踢中了。说实话,我一点也没怕他,可他的个子实在太高了,我又被他很轻易地两次上头,唉,我输了!真没想到那么快就下来了,我都觉得打得不过瘾呢!赛后教练帮我总结经验,告诉我面对比自己强大的对手时该如何应对……妈妈说我的气势好、心态正,这就没有输,只是还缺少实战经验。最重要的一点是我太胖了,妈妈说该减肥了。啊,看来我是真的该减减肥了!

    品式比赛我发挥得很好,上次我还得过小组第一名呢。可是我还是很快就被淘汰下来了。我并不觉得自己比对手弱啊?尽管这次输得有点不是心服口服,我也有些沮丧,可教练说我细节上有点小毛病,唉,只有动作更加标准才行啊。几个教练都开导我,指出了我不足的地方,看来这“王中王”并不是那么容易就得到的啊,我还需要下点苦功夫,继续努力吧!

    值得高兴的是,我们馆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拿到了四个“王中王”呢。看,我们笑得都合不拢嘴了!哈哈哈哈……

 

 

   

 

第四届“双霖苑杯”全国弟子规品势邀请大赛 实战总结

 转载自 叶教练

/zphotos/space/ce27ff55-a279-46b7-8113-964ad6547c5a.jpg

今天的表现还算正常,以后要继续努力!一直保持下去!加油!

/zphotos/space/ab0e471b-9292-4990-a3b2-a2f614e16500.jpg

辛校长亲自颁奖!!( 其他学员的没有领奖,所以没有照片)

/zphotos/space/fa19d926-84fc-411f-a4b3-6f42b05f07ba.jpg

经过万千辛苦,终于取得了一个还算满意的成绩啊。继续努力吧! 加油

    本次比赛实战论成绩打得还不错,值得表扬,总体实战成绩属于优秀。但其中也有很多问题:

首先:对于实战来说,性格决定一部分实战的水平,有的人不论对方是谁都不怕都能上,但是有的人到了比赛场上要不就是紧张,要不就是不敢打,害怕对手,这些原因只要是经验较少,锻炼较少,心里素质不够好,要家长多锻炼自我台上表演及以后要多参加比赛,锻炼提高心理素质。

   再就是,气势,平时在打实战时教练一直在强调气势但是到了场上就是不会发声,气势对攻破对方的心里是必要条件之一,老虎的一声吼叫能吓跑其他的动物,为什么,不就是被老虎的气势吓跑的吗!所以气势在实战中必须要加强。同样,在一场比赛中,气势好的队员打起来都让人兴奋,但气势不好的队员打起来都让人没劲,所以还是要提高气势!

   最后,在实战比赛中打得要积极,要不自己当成本场领导者,切记被对方领导,谁占有领导权,谁就有胜利的潜力!

  总而言之,实战是一种需要长期努力及坚持的东西,而且还要善于动脑,敢想敢做还要敢打!我相信我们的实战以后会更加努力,更加刻苦,成绩也会更上一层楼!

          加油!!!

教练员比赛

 转载自 张秀轩

    知耻而后勇,修身以成就。不管是为了未来还是家人,修炼,懂事但不世故。

    想起网络动画毕加猪的名言:人生无非是笑笑别人,再让别人笑笑而已。心态放轻松,做事需谨慎。勤能补拙,希望自己再压缩娱乐、休息时间,把零碎的时间利用好,学东西。

    要更自信,要敢于开始,最起码更了解自己了,人生百分之九十九是被自己打败的,惧怕各种莫须有的东西,只要有信念,一颗种子也能长成参天大树。

腿法与兵法实战

 转载自 历下张教练

   中国素质教育跆拳道的品势与国学经典《弟子规》相结合,而素质教育跆拳道腿法则与国学经典《孙子兵法》相融合。
   
   兵者,诡道也
 
  【注释】诡:是千变万化的意思,出其不意的意思。道:原意是途径,引申为方法与计谋。全句意思为:用兵打仗是一种变
化无常之术,需要运用种种方法欺骗迷惑敌人。在孙子兵法里,诡道是一切战略的核心与基础。简单地说,诡道就是,不断地制
造玄虚,让敌人摸不透我方的真实意图,从而打乱敌人的战略思想,兵力部署和运行节奏,在这种情况下,敌人就会由实转虚,
由有备转化为无备。
 
  【出处】《孙子兵法 计篇》
   
   跆拳道实战中讲究“实者虚之,虚者实之”
   
   看待事物和人不能光看表面要透过各种现象如心理,习惯等进行全面的分析,心计重的人他所表现出的往往和内心的截然相
反。隐蔽自己的真实意图,造成敌人的错觉,使敌人判断失误;对于己方来说就是要做出正确的判断,去伪存真,由表及里。

8月9---------不紧张,放轻松了!

  我终于找到了教课的感觉,说话不再紧张,脑袋不再空白;明白自己想让他们练什么,准备活动怎么才能让他们热开身(开心的前提下,他们想做的前提下)。 有自己的路线,有自己的时间安排,有自己的想法。

   今天,得到了一点鼓励,一点认可;慢慢的这样就知足也。努力吧--------杨欣!

杨欣欣

历下杨欣欣教练

性别:女   年龄:31 岁

山东 济南市 历下区

Ta的粉丝:0

相册   私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