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红

马红老师,担任本校的绘画老师,她的教学经验丰富,多次在比赛中获奖

  构图是对画面内容和方式全体的思考和组织。构图的原则是,改变中求一致。构图办法有三个关键:

  1、画面主题图形的方位。

  2、非主题图形的方位以及与主题图形的联系。

  3、画面底形的方位以及与图形的联系。

  在三个关键中,榜首关键是构图的决议因素,它在画面中的方位决议了画面的款式。构图的款式分为两大类:对称式构图和均衡式构图。

  对称式构图:主形置于面面中间,非主形置于主形两头,起平衡效果,底形被均匀切割。对称式构图通常表达静态内容。对称构图的改变款式有:金字塔式构图、平衡式构图、放射式构图等。

  均衡式构图:主形置于一边,非主形置于另一边,起平衡效果,底形切割不均匀。均衡式构图通常表达动态内容。其构图的款式有:对角线构图、弧线构图、突变式构图、S形构图、L形构图等素描写生构图的使用相对简略,只需将目标的首要有些置于画面中间,将目标全体与边框间隔处置妥当,布景底形不重复,就是成功的构图。同学们要注意,“画面中间”并不是画面的等分中间,它是以人的视觉方法断定的。这一中间,是以黄金切割规律原理断定的方位,即以1∶0.618的份额切割画面,得出画面中的四个相交方位,这四个方位便是挨近画面中间的“构图中间点”。咱们能够将写生目标的首要有些,置于其间任何一点,即可得到美丽的构图方式。

/zphotos/space/7ec237d8-b33c-451d-accd-2d2b7f2fe992.jpg

  点彩法

  用油画棒的一端在纸上轻击以形成彩色圆点。

  混色法

  在一块上色区域的边上,再涂上另外一种颜色,然后用手指或纸头把颜色混在一起并涂平。

  预混色法

  画在纸上之前,可在调色板上混合颜料。

  层涂法

  上好底色,然后选择另外一种颜色,用油画棒的粗头把第二种颜色涂在底色上。

  另外一种方法能达到同样的效果:用酒精溶解油画棒,然后用画笔把混合色刷在底色上,这种技法产生更透明的效果。

  分层法

  用油画棒上色后,用手指或面巾涂抹颜色。酒精和松节油也可用于产生分层效果。

  松节油的使用法

  松节油和彩色油画棒混合使用可产生分层效果或使色彩更加透明。松节油直接用在油画棒色上或用来为油画棒色打底。

  油画棒技法运用:

  刮除法(用具:画刀、针、梳子、黏土具)

  通过刮去平涂的不同的油画棒色,可以产生一种简明而独特的效果。如果最后一层颜色是深色,效果更明显。试着用画刀、针、梳子等不同的工具刮出底色。涂的颜色越多,刮后显露的色彩越丰富。

  厚涂法(用具:调色板、画刀)

  使用柔软的油画棒,可以产生类似油画的厚涂效果。

/zphotos/space/016c4379-da3d-483f-b56c-cbdfd9bdd864.jpg

  怎样引导孩子画画

  “提供纸笔让孩子随兴描绘就可以了吗?”“当我要孩子画画时,他总是说不会画,希望我代笔或抓着他的手画,这样好吗?”现代父母难为,面对瞪着纸笔、一脸无助的孩子,您是以何种方式解决问题呢?

  “听”孩子的画

  其实画画一点也不难。首先要撇开“画的像”的错误观念,对幼儿来说,画画就像大人写日记般,他们会以既有的、熟悉的表现手法,用点、线、圆各式图样,“记录”深刻于心中的生活经验,几条简洁的线,代表的是妈妈:纷乱的错误,代表的是弟弟:圆圆的形状,代表的是好吃的饼干......孩子用“画”来讲述自己的感受和发现。所以,我们看孩子的画时,并不是看他画得像不像,而是要“听”他画中所表达的东西,并去理解、关心、尊重他所诉说的内容。在引导涂鸦期的孩子(两—四岁)画出心中意象和对生活经验的感受时,您还可在孩子用点线描画的图样旁,加上附注文字。

  以言语引导孩子画画

  当孩子想要画一件事物,却不知如何表现时,请您以“言语”来引导他做画。例如:孩子想画“大象”,您可先和他一起讨论大象的特征,若能辅以图片或书籍,加深孩子的印象,甚至带孩子到动物园观看,都能加强孩子对画作内容的表现欲望及构成概念。然后,鼓励孩子以基本形状---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分别做头部、身躯、四肢的描绘。“想一想,大象的头和长长的鼻子像什么形状?圆形还是长方形?”“很好!身体又是什么形状呢?”“长方形。”若要进一步丰富孩子的画作内容,则可和孩子共同讨论分享,掌握何人、何时、何地、何事的原则,对孩子做言语上的刺激。以画烤肉为例,问孩子:“你和谁一起去呢?”“在什么地方烤肉呢?草地?河边?”“是早上?傍晚?还是晚上烤肉呢?”“除了烤肉,你们还做了哪些事?聊天?喝饮料?唱歌?打球?”

  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

  丰富孩子的生活经验,更是帮助孩子在艺术天地成长的重要方式。举例来说,带孩子去动物园、游泳、烤肉、爬山、唱歌、跳舞……甚至生活中的吃饭、洗澡、刷牙,睡觉等点点滴滴,都是丰富孩子作画灵感的最佳来源。孩子要透过亲身的体验,才能描绘出生动、真挚、充满情感的作品,不会老是画一些内容空洞、缺乏变化、让父母纳闷的画了。这样的作品,即使在技术上还不成熟,也能打动看画人的心,孩子更能在绘画过程中得到满足。

  提供能引起共鸣的图画书

  借助图画书引导孩子作画,可培养他判断、选择与整合的能力。不过,图画书内容要合乎幼儿的语言理解程度,并且以图书为主、文字为辅。

  陪伴孩子进入童话世界

  作画的题材不难寻,只要有敏锐的感知心:作画的方式不难,只要勇于尝试与创新。当孩子发现新颖的、属于自己感受且美好的表现方式时,他的画就有了生命。大人千万不可画给孩子看,或要求孩子临摹,这些都会逐渐抹杀孩子对事物的统合、分析和安排的能力,以及他表现内容的独创性。

/zphotos/space/fd227c74-f718-456d-ac57-3ced53191c88.jpg

  ·当孩子绘画时,不停嘴地在一旁评论;

  ·追究每个细节是否合乎现实,并要求立即更正;

  ·当孩子要求绘画用具时,总是不厌其烦地强调笔和纸的价格,不要浪费;

  ·不断提醒孩子注意手和环境的清洁,使孩子不能注意力集中或因为害怕批评而放弃绘画;

  ·当孩子把作品送给父母观赏时,不愿痛快地进行表扬,总要重复“不要骄傲”之类的话;

  ·要求孩子达到尚无能力达到的绘画技巧;

  ·不恰当地总是同其他孩子进行比较“你看人家×××比你画得更好”,以为可以刺激孩子的上进心;

  ·过早地把孩子送去学画成人画,束缚其自有的丰富想像力;

  ·因为画技尚不成熟而对孩子当面讽刺挖苦;

  ·未经同意擅自处理孩子喜爱的作品;

  如果你不幸选择了“是”,那么你在对待孩子绘画方面真的应该“补课”了。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