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进

毕业于中国人民解放军艺术学院声乐表演专业,有着丰富的舞台表演、声乐演唱及教学经验,对美声唱法和通俗唱法的演唱及教学有很深的研究。  

  声乐演员在舞台上不仅要歌唱,同时又要进行“神形兼备”的舞台艺术表演。如果一个歌唱者站在舞台上从头到尾一动不动地只唱不做动作,这种演唱就显得呆板而缺乏生动感。而美好的歌声与“神形兼备”的舞台艺术表演相结合,就能使歌声更加传神,使表演更加形象化。这是歌声与形象完美统一的结果。

  我国京剧,经历了一两百年的发展,形成了许多传统的有着程式化的舞台艺术表演方法,概括为“四功”(唱、念、做、打)“五法”(手、眼、身、步、口)。著名京剧艺术家侯喜瑞说:“‘做’就是说以表演为主。‘表演’不论是哭、笑、惊、喜……都得通过手、眼、身、步、口五法。”侯老先生的话中,我们可以看出,凡属声乐舞台表演艺术总是将演唱与“神形兼备”的表演密切地结合在一起。演唱者的责任是不仅自己具有美妙的情绪感觉,而且更重要的是让大众也具有相同的感觉。因此,声乐演员也有必要研究一下舞台艺术表演方面的问题。

  一、手势是传递感情无声的语言

  声乐演员站在舞台上演唱,自然离不开手势的表演。手势是人类一种无声的语言,它不仅能帮助情感表达渲染气势,而且能够为形体造型。唱戏有唱戏的“架势”,而声乐演员站在舞台上必须有一种控制力,并且要按歌唱的正确姿势来进行歌唱艺术的表演,同样需要有一定的“架势”的,但这种“架势”要摆得恰到好处。在歌唱艺术的表演中,应该以歌唱为主,手势动作为辅,不可喧宾夺主,分散观众的注意力。手势动作应该是千姿百态的,根据歌曲的内容需要,灵活自如地做一些手势表演。大体可归纳为“引”“定”“开”“合”“托”“错”几种手势。声乐演员在演唱时手势不能太多,双手动作要求自然、协调,做到随情而动,把手势动作放在有意无意之间。如果为了做动作去故意摆弄手势,动作就显得生硬、做作,失去了手势辅助表演的意义。

  二、眼睛是心灵之窗

  眼睛是心灵之窗,人的各种复杂的乃至细微的感情,均能通过眼睛表达出来。不同的眼光、眼神,反映着不同的心态与感情。京剧大师侯喜瑞老先生对舞台表演中眼睛的表现方法有着很精辟的论述:“‘眼是心中苗’虽然是句俗语,但可以说明眼睛对表演的重要性,因为人物的一切感情都要通过它看出来。所以说,手、步、身、口都对了,眼睛不精,不拢神,也没法抓住观众。”侯老先生论述京剧架子花的“眼法”,对于歌唱艺术表演有很重要的参考价值。声乐演员在舞台上表演,要懂得“眼法”的表现力。首先眼睛要有神,用眼神与观众交流,用眼光示意景物的高、低、远、近,用眼睛表达情感,总之,通过眼睛各种“眼法”表演,把歌唱活了,唱出“精、气、神”来,这样才能抓住观众,才能感人。歌唱艺术的核心是情感,艺术的魅力就在于表现情感,换言之,演唱者没有歌曲的情感审美感受,就不能表现美的感情,就没有艺术。“情之相通,美寓其中。”一首歌曲能否达到强烈的震撼人心的艺术效果,当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演唱者是否能准确、深刻地揭示自己的真实情感,可以说是“美寓其中”的基本条件之一。演唱者既要传达感情,又要使别人得到美的感受,这就要求演唱者本人首先被作品中美的情感所震动,要有一种把自己美的情感非表达出来不可的强烈愿望,这样的演唱才能具有美的感染力。

  三、面部表情丰富自然

  古人曰:“凡人声音不等,各有所长。”我国古代卓越的音乐家、诗人和思想家嵇康,在他的《声无哀乐论》中说:“夫喜、怒、哀、乐、爱、憎、惭、惧凡此八者,生民所以接物传情,区别有属、而不可溢者也。”(今译:“大凡喜、怒、哀、乐、爱、憎、惭、惧这八种情绪,是人们用以接触事物传达感情、区别对待各种属类而不可能溢出范围的呀。”)人的种种感情在产生时都会在面部有所表现,这就是表情。情生于内而表于外。感情与表情直接相关,真实的感情和表情的表现是统一的;虚假的感情则表里不一,“皮笑肉不笑”。人的感情不同,体现在面部的表情也应该是各不相同。声乐演员在舞台上表达歌曲中的感情,一定要从面部表情上有所体现,要敢“做戏”、敢表演,是什么感情就要有什么感情,感情不同表情不同,使面部表情有“春、夏、秋、冬”之分。一首好歌得以流传,大都首先激起歌唱者的心弦共鸣,这种共鸣的获得,并不是靠流畅的旋律和华丽的词藻,而是靠真实的情感和对生活的共同体会,演唱者在舞台上的表演就是演唱者的再创作。例如《大森林的早晨》,当演唱这首歌曲时,眼前就要立刻出现晨雾、青山、流水、树木、鲜花、飞鸟等一幅有动有静色彩明丽、像诗一样清新优美的画面。各种表象同样都会清楚地呈现在眼前。声乐演员在舞台上面部表情的表演,要掌握贴切、真实、自然的要领,切不可矫揉造作。要贴切,就要表里如一。因此,根据歌曲内容表达的需要来训练自己的表情是歌唱演员的基本功之一。

  四、形体表演大方得体

  声乐演员站在舞台上,一定要使人感觉这个演员落落大方、精气十足,毫无拘谨之感。当然,形体表演再带上“戏”,就更有艺术魅力了。声乐演员绝不能把生活中那种懒懒散散、随随便便的作风带到舞台上,要时刻注意自己的形体动作表演和感情表达、塑造人物形象的密切关系,努力使自己的舞台艺术表演达到“神形兼备”的境界。声乐演员一出场首先要“抖擞精神”。人有了“精、气、神”,一上场的“台步”和“身段”就透着一种振奋的感觉。有了“精、气、神”,神经系统就能协调全身松与紧的控制力和“台步”的节奏,使观众马上产生这样的想法:“这个男演员真潇洒、英俊!”“这个女演员真漂亮!”声乐演员就是艺术的表现者,一举手、一投足都要体现艺术的风度,就应该让观众感觉到艺术的美!

  人类社会就是由各行各业不同职务、不同地位的人组成。不同的职业、职务,不同的学识、修养,不同的经历,形成了各自不同的身份特征。声乐演员需要经常注意仔细观察,去积累创造人物形象的素材。只有这样,才能将角色人物表演得惟妙惟肖,使自己达到忘我的程度,这才是表演艺术的最高境界。声乐演员只要在生活中留心对人进行细致的观察,随时都能得到观察的结果。歌唱艺术的核心是情感,艺术的魅力就在于表现情感。例如当演唱《英雄赞歌》时,要被战斗英雄所感动;当演唱《美丽的草原我的家》时,要被美丽的草原的景色所陶醉;演唱者要使人受感动,首先自己先受感动;要使别人陶醉,首先自己先陶醉。要想获得预想的艺术效果,演唱者必须动用想象来塑造艺术形象。

  总之,声乐演员在舞台上表演,必须具备神形兼备的舞台艺术表演,使表演更加形象。声乐演员的高超技艺,必须以生活为依据,从芸芸众生中寻找创作的灵感。扮演角色不同,就要有不同的性格,成为个性很强的性格演员。这是声乐演员在表演上应该努力下功夫的课题。声乐演员上场演出,首先对观众要有一种热情服务的正确态度。同时,注意上场的动作要潇洒、自然得体。因为,人的“第一印象”很重要。要想给观众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声乐演员从一上场就要注意努力表现出良好的台风。让自己的演出有一个美好的开端。在演出的全过程中,从头到尾都应严格要求自己,全身心地投入到歌唱艺术的创造之中,去歌颂美、表现美,把美妙的歌唱艺术献给祖国和人民。

  1,正确决定学生的声音声部类型,2,为学生选择适合的声乐作品演唱

  声音生理条件的不同构成了声部类型的不同。不同类型的声音条件,构成了不同类型的声音声部。将女高音划分为不同的声部,这是在共性上承认了女高音之间的差别。根据各声部的生理特点,采取具有针对性的训练,这是一种严谨科学的教学方式。当然,具体到个别声音,我们会发现,即使同一声部类型的声音,它们之间也存在着很多细微的差别,其中的关系属于共性与个性的关系。因此,在声乐教学中,根据声部划分理论的指导,尊重每个声音的生理特征显得尤为重要。是否能够根据学生的生理特点,正确决定学生的声音声部类型,从声乐教学技术层面上看,这是对每位声乐教师的一个严峻考验。

  声乐作品选择,以歌剧为例,歌剧的每首咏叹调都是作曲家为某个特定的角色而写,而每个角色都属于特定的声部类型。作曲家在音乐创作过程中,充分地考虑到了角色的声部特征,因此,每首咏叹调的音乐都相当具有针对性。有些曲目,甚至是作曲家专门为某位歌唱家而写。为此,每位歌唱者必须选择适合自己声部的咏叹调演唱。能否根据学生的声部类型,为学生选择适合的声乐作品演唱,这在艺术修养层面,向每位声乐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艺术要求。

  总体来说,声部类型的确定是一项复杂的声乐教学活动,它不能取决于教师的僵硬教学方法和模仿某位歌唱家的演唱方式。在声乐教学工作中,根据学生自身的生理条件,正确地确定学生的声部;同时,根据学生的声部类型,选择演唱适合学生声部的声乐作品,这是声乐教学中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错误地确定学生的声部,可能会限制一个优秀学生的歌唱发展,而错误地让学生演唱不属于自己声部的作品,可能会毁灭学生的声乐演唱生命。美声声部划分体系所承担的学术任务就是解决声部划分和声部曲目问题。无论对声乐教师还是对声乐演唱者,都应当精确地掌握美声声部划分体系。

  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变化,歌剧艺术已经成为一门成熟的艺术形式。声部划分方式、声部划分依据和声部嗓音训练标准构成了完整的声乐学科声部划分体系。在这一体系中包括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等国的声部划分体系,其中当属德国声乐学科声部划分体系(Fach)系统性最高。

  西洋歌剧艺术的声部划分体系

  1.何为德国声乐学科声部划分体系(Fach)

  德国声乐学科声部划分体系(Fach)是西方歌剧艺术广为采用的声部划分系统之一。根据歌唱演员自身生理条件、声音演唱能力和声音的具体质量,该体系界定了各类型声部以及每个声部的演唱曲目。德国声乐学科声部划分体系被称为Fach。Fach在德文中有两个意思:一是抽屉、格层。二是学科、专业、课程。目前,在国内出版的音乐专业词典中,尚未对该专业术语作确切的界定。为此,笔者暂且将其称为“声乐学科声部划分体系”,简称“声部划分体系”。这里有两点需要说明:(1)虽然德国声部划分体系对各声部及各声部演唱的角色进行了非常系统的界定,但该系统也承认声音的动态性。由于演唱者的生理发展和技术改善等方面的因素,声音可能从一个声部转向另一个声部,曲目的选择也可以拓展至不同声部的曲目。(2)法国和意大利等国也有自己的声部划分方法,但从系统化角度来看,德国声部分类法比较完善,而且这些系统在本质上也没有绝对的不同,只是名称略有出入而已。

  2.声部划分依据的声音生理条件

  (1)音色(Timbre):音色能够区别声音与声音之间的差别。声音的音色具有决定歌唱者声部的作用。厚而重、低而大是低声部的特征。明亮靠前、高亢灵活则是男高音和花腔女高音的特点。

  (2)应用音域(Tessitura):这是指歌唱者最容易歌唱的声区。在这个声区,歌唱者可以轻松地使每个声音漂亮地流动。应用音域也是决定声部的重要因素,歌唱者的应用音域越高,其声部也就越高。

  (3)换声点(Passaggio):一般情况下,在歌唱音域中,换声点发生在2-3个半音程之间,歌唱者在换声点将声音换向另一个声区。同时,换声点也被称为声音破裂点(Break)。在换声点,声音非常容易破裂,歌唱者会感到非常不舒服,而且也很难保持延续和平稳的声音质量。通常情况下,歌唱者的换声点有三个。不同的换声点音区是决定不同声部的重要声音质量的依据。

  (4)音域(Range):这是指歌唱者所具有的技巧性歌唱声音所能达到的音乐区域。在众多因素中,音域对决定声部具有关键作用。同时,它也是帮助歌唱者选择歌剧角色的重要依据。

  (5)型号和共鸣(Size and Resonance):型号和共鸣虽然是针对音量而言,但并不是指声音物理属性上的绝对大小,它是指声音对剧场的震响效果和对乐队的穿透力。

  (6)声音性格(Vocal Character):是指歌唱者的声音所具备的个性特征,它能使歌唱者创造出独特的人物形象和角色的个性特征。同时,声音性格也是决定声部的重要因素。有些声音所具有的独特性代表了不同的性格人物,如:滑稽男低音声部、轻盈少女声部和邪恶女中音声部等。

  3.声部嗓音训练标准

  目前西方歌剧艺术界普遍认为,从研究声音的审美和健康角度来看,歌唱者和声乐教师已无需发明创造任何发声法和技巧,所有的演唱方法和技巧早已成为诸多声乐方法论中的经典条目。给我们现代人留下的更多任务是学习这些唱法,区分哪些方法更有效。目前存在的声乐方法论研究书籍已经完成了美声唱法对声部嗓音训练标准方面的所有研究。可用两句话概括这些标准:(1)纯熟的气息控制、自由的发声吐字、匀称的声音共鸣和技巧娴熟的歌唱音域是各声部嗓音训练的质量取向原则;(2)按照声部类型分类要求,尊重自己声音的独特自然本质、善待自己的发声器官是美声艺术对所有声部的价值取向标准。

  决定学生的声部类型,并根据声部类型对学生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声音训练,这对学生的声乐发展极有帮助。但这项工作并不是声乐教师对学生展开声乐教学活动时的最初任务,最初的任务是教授学生基本声乐技巧,随着学生声音的不断自由解放,声音自身就会决定自己的声部类型。虽然早期发现学生的声部类型会对学生的声乐学习极有帮助,但真正具有专业意义的声部类型确定,只有等到学生生理已经成熟并且声乐技术已经接近职业水平时才能得到最终确立。

  从历史的角度出发,在考究歌唱声音分类问题时,我们必须以动态的观点看待声音艺术的发展,不应忽略音乐历史自身发展对声音艺术发展的影响。我们必须认同,不同音乐时期对歌唱声音的声部界定不可能完全一致。总体上讲,声音技巧发展、声音力度变化和声部类型划分都有其自身的历史发展过程。

  声音技巧的发展与其他乐器发展和作曲技巧发展有着紧密关系。人声作为独唱艺术必须有其他器乐为其伴奏,特别是键盘乐器钢琴。作为人声的最主要伴奏乐器,钢琴乐器自身的不断完善、技巧的不断发展和表现力的不断增加直接影响了人声艺术的发展。

  当然,作曲技术的不断进步也是影响人声艺术进步的重要因素,作曲技术的不断进步为作曲家们探索和发掘人声技巧的潜能提供了技术可能,同时也将人声艺术技巧逐步推向极限。

  同时,器乐艺术的发展也直接影响了人声艺术的力度发展。材料工业的进步促使器乐逐步发展成现代金属乐器,音量越来越重,人声若想与为其伴奏的洪大乐队(乐器)匹配,就必须不断地扩大自己的音量。如果说技巧和力量的发展是声部类型分类发展的外因条件,那么歌剧艺术戏剧性的不断发展就是声部类型分类发展的内在因素。

  歌剧戏剧性的发展,催生舞台上各种不同性格的人物不断出现,而不同声部是表现不同人物戏剧性格的最佳音乐形式。技巧和力量的发展为各声部提供了表现各种人物的技术可能,于是人声声部的发展从粗化到细化、从简单到丰富,经过几百年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时至今日,随同歌剧艺术,美声声部划分体系终于达到了今天的成就。

  总之,作为一门成熟的艺术形式,美声声部类型分类,既具有科学成分,但更重要的是传统艺术审美因素,超越传统艺术形式界定的创新等于破坏艺术形式。我们必须清楚地意识到,尽管掌握稳定的声音技巧可以拓展我们声音的音域、质量和表现力,但学习声音技巧的目的绝不是锻炼歌唱者去掌握所有声部的表现手段。我们必须尊重美声艺术价值标准,必须尊重美声声部划分体系的技术标准。尊重生理条件、准确确定声部类型、选择适合自己声部的演唱曲目是每个歌唱者必须遵循的学习原则。只有这样,在歌唱实践中才能真正做到善待自己的声音、合理使用自己的声音。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