顽皮小子

我是李宽,请加我好友吧

转载自 德照小管家

  当我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总是有人告诉我,狼是这个世界上最危险,最残忍的动物……

  可是等我渐渐的了解了这个世界,才发现其实这不公平。狼是一个优秀的种族,狼身上的优良品质,多的可以让我们这些自以为是万物之灵的人类感到惭愧。

  狼是表里如一的,这世界上绝对没有披着羊皮的狼,因为他们不需要,他们活着需要填饱肚皮,要填饱肚皮就必须吃掉猎物,他们不会虚伪的在杀死猎物之前祷告一番,他们只会一口咬断猎物的脖子。

  狼是节约的动物,他们每次都会把自己的猎物吃的干干净净,从小我们就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是有多少人能做到每次吃饭都能把碗底刮干净呢?甚至有人还认为桌上的菜每次吃不完才是富裕的象征,也许在物质上是富裕了,但在精神上,他是空虚的。

  狼是最有团队精神的动物,众狼一心,在面对比自己强大的对手时,狼群会把团队配合,以弱胜强演绎的淋漓尽致,每只狼都会严格执行狼王的指令,即便是要付出牺牲的代价,也没有一只狼会退缩,而狼王,必定是身先士卒,冲在队伍的最前方!

  狼是很有自知之明的动物,他懂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所以狼在每次狩猎之前,都会细致的观察对手,然后衡量敌我双方实力,最后决定是战,还是不战,绝不意气用事,挑战比自己强大的敌人,狼知道要使狼群壮大,必须学会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回报。

  狼是钟情的动物,公狼有着很强的责任感,他会在母狼怀孕后,一直保护母狼,小狼出世后也会一直保护他,直到小狼有独立能力。他也明白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所以当孩子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时候,他会放手,让小狼自己去闯。

  狼是弃而不舍的动物,有些狼在年轻的时候会脱离狼群,独自出去闯荡,成为孤狼,孤狼在捕猎的时候失去的战友的支持,所付出的努力,要比在狼群中大的多,往往空手而归,甚至留下一身伤痕,但是他不会放弃,他会不断地努力,不断地磨练自己的技巧,这样的狼,最后会成为一个新的狼群领袖,经过这种磨练的狼,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狼王。

  狼是热爱自由的动物,狼不会为了嗟来之食而不顾尊严的向主人摇头晃尾。因为狼知道,决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他们从骨子里渴望那种狂野的自由,所以在月圆的夜晚,他们会站在崖边,对月高歌,那是何等的洒脱.

  男人,就应该像狼一样活着……

 

转载自 德照小管家

  当我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总是有人告诉我,狼是这个世界上最危险,最残忍的动物……

  可是等我渐渐的了解了这个世界,才发现其实这不公平。狼是一个优秀的种族,狼身上的优良品质,多的可以让我们这些自以为是万物之灵的人类感到惭愧。

  狼是表里如一的,这世界上绝对没有披着羊皮的狼,因为他们不需要,他们活着需要填饱肚皮,要填饱肚皮就必须吃掉猎物,他们不会虚伪的在杀死猎物之前祷告一番,他们只会一口咬断猎物的脖子。

  狼是节约的动物,他们每次都会把自己的猎物吃的干干净净,从小我们就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是有多少人能做到每次吃饭都能把碗底刮干净呢?甚至有人还认为桌上的菜每次吃不完才是富裕的象征,也许在物质上是富裕了,但在精神上,他是空虚的。

  狼是最有团队精神的动物,众狼一心,在面对比自己强大的对手时,狼群会把团队配合,以弱胜强演绎的淋漓尽致,每只狼都会严格执行狼王的指令,即便是要付出牺牲的代价,也没有一只狼会退缩,而狼王,必定是身先士卒,冲在队伍的最前方!

  狼是很有自知之明的动物,他懂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所以狼在每次狩猎之前,都会细致的观察对手,然后衡量敌我双方实力,最后决定是战,还是不战,绝不意气用事,挑战比自己强大的敌人,狼知道要使狼群壮大,必须学会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回报。

  狼是钟情的动物,公狼有着很强的责任感,他会在母狼怀孕后,一直保护母狼,小狼出世后也会一直保护他,直到小狼有独立能力。他也明白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所以当孩子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时候,他会放手,让小狼自己去闯。

  狼是弃而不舍的动物,有些狼在年轻的时候会脱离狼群,独自出去闯荡,成为孤狼,孤狼在捕猎的时候失去的战友的支持,所付出的努力,要比在狼群中大的多,往往空手而归,甚至留下一身伤痕,但是他不会放弃,他会不断地努力,不断地磨练自己的技巧,这样的狼,最后会成为一个新的狼群领袖,经过这种磨练的狼,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狼王。

  狼是热爱自由的动物,狼不会为了嗟来之食而不顾尊严的向主人摇头晃尾。因为狼知道,决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他们从骨子里渴望那种狂野的自由,所以在月圆的夜晚,他们会站在崖边,对月高歌,那是何等的洒脱.

  男人,就应该像狼一样活着……

 

转载自 德照小管家

  当我还是个小孩子的时候,总是有人告诉我,狼是这个世界上最危险,最残忍的动物……

  可是等我渐渐的了解了这个世界,才发现其实这不公平。狼是一个优秀的种族,狼身上的优良品质,多的可以让我们这些自以为是万物之灵的人类感到惭愧。

  狼是表里如一的,这世界上绝对没有披着羊皮的狼,因为他们不需要,他们活着需要填饱肚皮,要填饱肚皮就必须吃掉猎物,他们不会虚伪的在杀死猎物之前祷告一番,他们只会一口咬断猎物的脖子。

  狼是节约的动物,他们每次都会把自己的猎物吃的干干净净,从小我们就知道“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是有多少人能做到每次吃饭都能把碗底刮干净呢?甚至有人还认为桌上的菜每次吃不完才是富裕的象征,也许在物质上是富裕了,但在精神上,他是空虚的。

  狼是最有团队精神的动物,众狼一心,在面对比自己强大的对手时,狼群会把团队配合,以弱胜强演绎的淋漓尽致,每只狼都会严格执行狼王的指令,即便是要付出牺牲的代价,也没有一只狼会退缩,而狼王,必定是身先士卒,冲在队伍的最前方!

  狼是很有自知之明的动物,他懂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道理,所以狼在每次狩猎之前,都会细致的观察对手,然后衡量敌我双方实力,最后决定是战,还是不战,绝不意气用事,挑战比自己强大的敌人,狼知道要使狼群壮大,必须学会用最小的代价,换取最大的回报。

  狼是钟情的动物,公狼有着很强的责任感,他会在母狼怀孕后,一直保护母狼,小狼出世后也会一直保护他,直到小狼有独立能力。他也明白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的道理,所以当孩子有独立生活能力的时候,他会放手,让小狼自己去闯。

  狼是弃而不舍的动物,有些狼在年轻的时候会脱离狼群,独自出去闯荡,成为孤狼,孤狼在捕猎的时候失去的战友的支持,所付出的努力,要比在狼群中大的多,往往空手而归,甚至留下一身伤痕,但是他不会放弃,他会不断地努力,不断地磨练自己的技巧,这样的狼,最后会成为一个新的狼群领袖,经过这种磨练的狼,一定会成为一个优秀的狼王。

  狼是热爱自由的动物,狼不会为了嗟来之食而不顾尊严的向主人摇头晃尾。因为狼知道,决不可有傲气,但不可无傲骨,他们从骨子里渴望那种狂野的自由,所以在月圆的夜晚,他们会站在崖边,对月高歌,那是何等的洒脱.

  男人,就应该像狼一样活着……

 

转载自 波波妈

  下面12位爸爸从事不同领域的工作,他们分别用一个小故事写下了自己育儿的“果敢”尝试,爸爸们认真起来,育儿经验不输妈妈们哦~1在10平方米的地方陪儿子练足球

  李梓新,“中国三明治”

  创始人作为一个球迷,我在孩子开始接触和理解这个世界的时候,就带他一起玩足球,3岁用玩具培养球感,之后在10平方米的地方搭起足球训练房,等他四五岁的时候, 足球已经成了他学习各国文化的载体——他喜欢把队员球衣和双方国旗的样式进行联系。我们经常一起训练,对于一个球迷来说,让自己孩子爱上踢球,并看着他最终在球技上超过自己,也是慢慢丈量生命的另一种维度。

  2把指派孩子干活当成一种义务

  南桥,教育工作者、翻译、专栏作者

  现在家里有什么活儿要做,我都让孩子帮忙。这还是受一位美国房产经纪人的启发,当时我家正整理房子,准备出售。换墙纸、刷墙、清洁……事情非常多,把我搞得手忙脚乱。一旁的房产经纪人看到后直说,“让你的孩子过来帮忙。Be a parent。”想来也是,作为父母,是得指派孩子做点事,别让孩子把搞好学习当成唯一义务。父母越是习惯包揽家里的所有事情,加之网上手机上好玩的东西那么多,孩子越容易出现懒惰倾向。

  3“我不懂,你自己去找答案”

  黄全愈,美国迈阿密大学亚洲和亚美研究主任

  独立性的削弱往往是因为身边有人可以依赖。过去,我们家的电脑有问题,都是我这个“专家”处理的。随着儿子对电脑越来越“专家”,我这个“专家”也就越来越弱智。现在,只要电脑一有问题,无论大小,都叫他来处理。以至于他都说:“爸爸,我记得这种问题原来都是您帮我处理的,现在怎么靠我来帮您处理啦?”这一点放在中美老师身上,也可看出差异:美国的老师或教授经常说自己不懂,学生就得自己去找答案;中国教师就不允许自己说不懂,反而让学生找答案的能力变弱, 依赖性就越强。

  4让孩子带着地图看小说

  丹尼斯李,长期关注国外图书出版市场的加拿大华人

  老爸来到加拿大后,孩子就开始做主题式的阅读,往往是设定一个主题之后,再找来相关图书进行阅读,这是一种跨学科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在阅读一本主人公到日本旅游的小说,孩子就可以结合世界和日本地图,帮助主人公规划旅游路线,做出旅游预算,临行前的准备清单,文化习俗要了解哪些……甚至从小说里找出一些常用的日语表达,制作一本简易的英日对照辞典。

  5带着6岁儿子去蹦极

  汪前,两个可爱男孩的父亲

  孩子6岁的时候,我就带他去蹦极,当时我肯定是被教练从后面踢下去的,不然我怎么敢!还有一次是去攀岩,那是一个国家级的攀岩基地,他当时是年纪最小的,我们俩一直攀过去,有一个教练在旁边跟着他。他趴在上面,脸贴着岩石,说“爸爸救命,救命”,我说,“爸爸也要你救,我也要救命。”后来,两个人就一起都上去了。在我结婚之前,我就看过一部片子,叫做《毁灭记录》,是全球十大父子电影之一。这部片子对我启发很大,里面有这样一句话,说“每一位父亲都是孩子心目中的英雄”,我觉得真的是这样。

  6一个场景,一口气编出7个故事

  张华,少年商学院创始人&CEO

  有一天,儿子在院子里玩球。过来“凑热闹”的我不小心把他的红色皮球抛到了二楼屋檐上,只好上楼,打开窗户,用扫把将球从屋檐上戳了下去,顺手把扫把也从窗口扔了下去。回到院子里后,我随口对儿子说:“扫把找到皮球后好开心,跟着皮球就跳了下去。” 结果小家伙若有所思,说,“爸爸再讲一遍。”我把刚刚零碎的片段组合起来,给儿子讲成一个新的故事:“皮球和扫把是好朋友……”结果讲完,孩子依然不依不饶 ——“我还要听”,就这样,同一个场景的皮球和扫把的故事,我一口气讲了7个不同版本。我现在还记得当时的情景。我绞尽脑汁,连蹦带跳,很累,但内心充盈,非常享受这样一种过程。

  7孩子不用高大上,却一定要会做饭

  刘卫平,厦门一所中学校长

  我对孩子的要求并不“高大上”:一定要学会做饭。这与伺候人无关。在爱你的人都不在身边的时候,使你能善待自己;一定要学会开车。这与身份地位无关。这样在 任何时候,你都可以拔腿去往任何你想去的地方,不求任何人;一定要上大学,正规的大学。这与学历无关。人生中需要经历这几年,无拘无束又能染上书香的生 活。我想让孩子知道,足迹有多远,心就有多宽。心宽,你才会快乐。万一走不远,让书籍带你走。

  8带女儿上班,感受“责任”

  朱凡,“爸爸帮”创始人

  我的二女儿做作业经常磨洋工,用了很多办法都没用。一次,我干脆把她带到我们公司去,看着我上班,她一开始觉得我的工作就是在公司“骂人”(开会),但后来慢慢理解一切,比如为什么大人们要一天到晚8个小时,一个星期5天,都要窝在一个小空间里工作,就是因为大人们有责任,不会因为不喜欢上班就磨洋工。那么 同样的,作为孩子,她的责任就是写作业。这件事情过后,情况有了很多改善,所以孩子其实是听得进道理的,关键看你怎么讲。

  9用八年时间回答女儿三岁时的提问

  薛勇,美国波士顿Suffolk University历史系助理教授

  女儿三岁的时候,刚刚接触芭蕾,一次,她坐在童车上问妈妈:“芭蕾是这么美,第一个芭蕾舞家是从哪里学来的?”妈妈又惊又喜,骄傲地把这个问题转达给我:看我们家的宝宝多聪明!能问出这么有水平的问题!可是对此我们从来都没有回答。 后来,我开始努力思索答案,竟马上找到了线索。我迫不及待地找来女儿讨论,我们从第一个钢琴家,聊到第一个历史家,很难有确定的答案。然后我希望,这场看似没有多少含金量的谈话,能够让女儿看到,她所继承的人类文明,并非某个天才一夜之间突然发明的,而是人类经过多少代的努力不断完善的。而我自己也要警惕,别拿什么“名人名言”作为她的座右铭,只因我不愿意对她灌输一些外加的概念和思想。

  10别怕让孩子看电视

  张海波,儿童媒介素养教育专家

  我从不认同“孩子12岁前不能看电视”。现在的电视已经是一种主动的选择。家长阻止孩子看的也不再是电视这单一的媒介,而是孩子喜欢的、希望了解的各种内容 渠道。所以,比起“一刀切”地禁止,我更愿意和孩子一起使用各种媒介。在陪伴的过程中,告诉孩子媒介里的黑白是非。当然,我也经常陪孩子走到户外。媒介只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我可不想孩子成为新一代“宅男宅女”。

  11我对孩子从不显得小心翼翼

  美好爸爸,美国先生

  我对孩子从没显得有多小心翼翼。带孩子去街区的游乐场,经常是孩子一人玩,我在旁边盯着。一次孩子要从滑梯下往上爬,我看滑梯上没其他孩子,就同意了。结果孩子在爬的时候,脚一下子踩空了,差点摔出来!还好一只小手往旁边抓到了梯的侧面,才有惊无险。我没表现出一点心疼的样子,只给他做了个加油的手势。孩子也比我想的要坚强得多,不仅没哭,还一声不吭地又折腾了好几次才爬了上去,“登顶”后还和我拍手击掌。其实没必要把孩子行为的约束权拽在手里,在保障孩子安全和健康的前提下,让孩子尽情试错。

  12孩子无论多大都要玩积木

  byMomofab熊浩,在德国留学、工作八年的产品设计师

  创新意识的培养得一步一步向前推进,而不是跳跃式的。德国的木质积木特别多,让孩子放开手,用积木创造些小东西,而不是一开始就想着做产品交互设计或UA, 想着做iPad或iPhone。欧洲人玩乐高积木玩得特别疯狂,因为这是最简单的东西。我在德国读大学,需要做模型的时候,也是先拿乐高搭结构,而不是产品一设计出来就直接打样。在孩子还处于启蒙教育的时候,经常地接触这些特别原始的小玩具,有助于孩子培养起对所创造的东西的认知。


转载自 波波妈

  下面12位爸爸从事不同领域的工作,他们分别用一个小故事写下了自己育儿的“果敢”尝试,爸爸们认真起来,育儿经验不输妈妈们哦~1在10平方米的地方陪儿子练足球

  李梓新,“中国三明治”

  创始人作为一个球迷,我在孩子开始接触和理解这个世界的时候,就带他一起玩足球,3岁用玩具培养球感,之后在10平方米的地方搭起足球训练房,等他四五岁的时候, 足球已经成了他学习各国文化的载体——他喜欢把队员球衣和双方国旗的样式进行联系。我们经常一起训练,对于一个球迷来说,让自己孩子爱上踢球,并看着他最终在球技上超过自己,也是慢慢丈量生命的另一种维度。

  2把指派孩子干活当成一种义务

  南桥,教育工作者、翻译、专栏作者

  现在家里有什么活儿要做,我都让孩子帮忙。这还是受一位美国房产经纪人的启发,当时我家正整理房子,准备出售。换墙纸、刷墙、清洁……事情非常多,把我搞得手忙脚乱。一旁的房产经纪人看到后直说,“让你的孩子过来帮忙。Be a parent。”想来也是,作为父母,是得指派孩子做点事,别让孩子把搞好学习当成唯一义务。父母越是习惯包揽家里的所有事情,加之网上手机上好玩的东西那么多,孩子越容易出现懒惰倾向。

  3“我不懂,你自己去找答案”

  黄全愈,美国迈阿密大学亚洲和亚美研究主任

  独立性的削弱往往是因为身边有人可以依赖。过去,我们家的电脑有问题,都是我这个“专家”处理的。随着儿子对电脑越来越“专家”,我这个“专家”也就越来越弱智。现在,只要电脑一有问题,无论大小,都叫他来处理。以至于他都说:“爸爸,我记得这种问题原来都是您帮我处理的,现在怎么靠我来帮您处理啦?”这一点放在中美老师身上,也可看出差异:美国的老师或教授经常说自己不懂,学生就得自己去找答案;中国教师就不允许自己说不懂,反而让学生找答案的能力变弱, 依赖性就越强。

  4让孩子带着地图看小说

  丹尼斯李,长期关注国外图书出版市场的加拿大华人

  老爸来到加拿大后,孩子就开始做主题式的阅读,往往是设定一个主题之后,再找来相关图书进行阅读,这是一种跨学科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在阅读一本主人公到日本旅游的小说,孩子就可以结合世界和日本地图,帮助主人公规划旅游路线,做出旅游预算,临行前的准备清单,文化习俗要了解哪些……甚至从小说里找出一些常用的日语表达,制作一本简易的英日对照辞典。

  5带着6岁儿子去蹦极

  汪前,两个可爱男孩的父亲

  孩子6岁的时候,我就带他去蹦极,当时我肯定是被教练从后面踢下去的,不然我怎么敢!还有一次是去攀岩,那是一个国家级的攀岩基地,他当时是年纪最小的,我们俩一直攀过去,有一个教练在旁边跟着他。他趴在上面,脸贴着岩石,说“爸爸救命,救命”,我说,“爸爸也要你救,我也要救命。”后来,两个人就一起都上去了。在我结婚之前,我就看过一部片子,叫做《毁灭记录》,是全球十大父子电影之一。这部片子对我启发很大,里面有这样一句话,说“每一位父亲都是孩子心目中的英雄”,我觉得真的是这样。

  6一个场景,一口气编出7个故事

  张华,少年商学院创始人&CEO

  有一天,儿子在院子里玩球。过来“凑热闹”的我不小心把他的红色皮球抛到了二楼屋檐上,只好上楼,打开窗户,用扫把将球从屋檐上戳了下去,顺手把扫把也从窗口扔了下去。回到院子里后,我随口对儿子说:“扫把找到皮球后好开心,跟着皮球就跳了下去。” 结果小家伙若有所思,说,“爸爸再讲一遍。”我把刚刚零碎的片段组合起来,给儿子讲成一个新的故事:“皮球和扫把是好朋友……”结果讲完,孩子依然不依不饶 ——“我还要听”,就这样,同一个场景的皮球和扫把的故事,我一口气讲了7个不同版本。我现在还记得当时的情景。我绞尽脑汁,连蹦带跳,很累,但内心充盈,非常享受这样一种过程。

  7孩子不用高大上,却一定要会做饭

  刘卫平,厦门一所中学校长

  我对孩子的要求并不“高大上”:一定要学会做饭。这与伺候人无关。在爱你的人都不在身边的时候,使你能善待自己;一定要学会开车。这与身份地位无关。这样在 任何时候,你都可以拔腿去往任何你想去的地方,不求任何人;一定要上大学,正规的大学。这与学历无关。人生中需要经历这几年,无拘无束又能染上书香的生 活。我想让孩子知道,足迹有多远,心就有多宽。心宽,你才会快乐。万一走不远,让书籍带你走。

  8带女儿上班,感受“责任”

  朱凡,“爸爸帮”创始人

  我的二女儿做作业经常磨洋工,用了很多办法都没用。一次,我干脆把她带到我们公司去,看着我上班,她一开始觉得我的工作就是在公司“骂人”(开会),但后来慢慢理解一切,比如为什么大人们要一天到晚8个小时,一个星期5天,都要窝在一个小空间里工作,就是因为大人们有责任,不会因为不喜欢上班就磨洋工。那么 同样的,作为孩子,她的责任就是写作业。这件事情过后,情况有了很多改善,所以孩子其实是听得进道理的,关键看你怎么讲。

  9用八年时间回答女儿三岁时的提问

  薛勇,美国波士顿Suffolk University历史系助理教授

  女儿三岁的时候,刚刚接触芭蕾,一次,她坐在童车上问妈妈:“芭蕾是这么美,第一个芭蕾舞家是从哪里学来的?”妈妈又惊又喜,骄傲地把这个问题转达给我:看我们家的宝宝多聪明!能问出这么有水平的问题!可是对此我们从来都没有回答。 后来,我开始努力思索答案,竟马上找到了线索。我迫不及待地找来女儿讨论,我们从第一个钢琴家,聊到第一个历史家,很难有确定的答案。然后我希望,这场看似没有多少含金量的谈话,能够让女儿看到,她所继承的人类文明,并非某个天才一夜之间突然发明的,而是人类经过多少代的努力不断完善的。而我自己也要警惕,别拿什么“名人名言”作为她的座右铭,只因我不愿意对她灌输一些外加的概念和思想。

  10别怕让孩子看电视

  张海波,儿童媒介素养教育专家

  我从不认同“孩子12岁前不能看电视”。现在的电视已经是一种主动的选择。家长阻止孩子看的也不再是电视这单一的媒介,而是孩子喜欢的、希望了解的各种内容 渠道。所以,比起“一刀切”地禁止,我更愿意和孩子一起使用各种媒介。在陪伴的过程中,告诉孩子媒介里的黑白是非。当然,我也经常陪孩子走到户外。媒介只是孩子成长的一部分,我可不想孩子成为新一代“宅男宅女”。

  11我对孩子从不显得小心翼翼

  美好爸爸,美国先生

  我对孩子从没显得有多小心翼翼。带孩子去街区的游乐场,经常是孩子一人玩,我在旁边盯着。一次孩子要从滑梯下往上爬,我看滑梯上没其他孩子,就同意了。结果孩子在爬的时候,脚一下子踩空了,差点摔出来!还好一只小手往旁边抓到了梯的侧面,才有惊无险。我没表现出一点心疼的样子,只给他做了个加油的手势。孩子也比我想的要坚强得多,不仅没哭,还一声不吭地又折腾了好几次才爬了上去,“登顶”后还和我拍手击掌。其实没必要把孩子行为的约束权拽在手里,在保障孩子安全和健康的前提下,让孩子尽情试错。

  12孩子无论多大都要玩积木

  byMomofab熊浩,在德国留学、工作八年的产品设计师

  创新意识的培养得一步一步向前推进,而不是跳跃式的。德国的木质积木特别多,让孩子放开手,用积木创造些小东西,而不是一开始就想着做产品交互设计或UA, 想着做iPad或iPhone。欧洲人玩乐高积木玩得特别疯狂,因为这是最简单的东西。我在德国读大学,需要做模型的时候,也是先拿乐高搭结构,而不是产品一设计出来就直接打样。在孩子还处于启蒙教育的时候,经常地接触这些特别原始的小玩具,有助于孩子培养起对所创造的东西的认知。


转载自 德照小管家

/zphotos/space/7f573263-bde2-4205-8337-a8a55d1e3287.jpg

  这件衣服,一年害死了几十名儿童。你,能看出什么不妥吗?

  没错,就是儿童连帽衫。这种市场上很常见的连帽衫,相信很多孩子都穿过,它到底有什么问题?

  答案:这样的连帽衫能“杀童”,它是被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要求召回的危险品。

  到底危险在哪里?答案在帽子两边的拉绳上。

  根据美国的法规,2岁到12岁的儿童上衣绝对不能出现拉绳。因为拉绳会让孩子有致死风险——拉绳被器械卡住后,孩子很容易被勒死。这样的担心绝非美国人太小心谨慎,而是有过血泪教训的。

  从1985年1月到1995年6月,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收到了12份伤亡报告,孩子们由于衣服的拉绳被操场设施、自动扶梯等器械勾住,导致被勒伤、勒死。该机构遂制定了自愿性的标准(后来由于问题没有好转,转变为强制性的)。而不光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加拿大也都有类似规定。

  中国的孩子当然不会铜头铁臂。媒体公开报道过多起“拉绳杀童”事件,几乎都是和幼儿园的滑梯伴随在一起。

  

 

  2007年1月,广西某幼儿园4岁女孩在玩滑梯时,衣服帽子上的拉绳纽扣被滑梯缝隙卡住,绳子挂住她的颈部,导致窒息死亡;

  2011年,江西上饶一3岁男童,因一端帽绳卡在滑梯上,一端缠绕颈部,导致窒息死亡;

  2012年11月5日,东莞一幼童滑滑梯时被拉绳勒死;

  2013年9月,河南太康县一3岁男孩在幼儿园滑滑梯时不幸身亡,元凶又是拉绳。

  桩桩件件都指向了拉绳问题。

  

 

  以下,我们用人体模型来做实验,测试一下这样的连帽衫杀伤力到底有多大!

  然而,这么重要的问题,却没能得到大家的重视。

  浙江省纺织测试研究院副院长楼才英说:“我国对于儿童上衣绳带标准这一块,目前还没有强制性标准,只有推荐性标准。”

  国家《童装绳索和拉带安全要求》和《儿童上衣拉带安全规格》,其中关于儿童上衣绳带的部分是这样描述的:建议幼童上衣的风帽和颈部不使用拉带,并且在衣服平摊开至最大宽度时,不应有突出的带袢(绳子末端突出的部分)。

  这两项标准参考了美国的ASTM标准和欧盟的EN标准。不同之处在于,美国和欧盟标准是强制性的。楼才英副院长说,“国家正在制定婴幼儿和儿童服装一个强制性要求,等这个标准出来了以后,那么这些方面的安全隐患可能会少一点。”

  你家孩子,在6岁以下,有穿过这种带拉绳的连帽衫吗?还敢再穿吗?快把它从宝宝的衣橱里扔出去!

 

 

 

 

 

转载自 德照小管家

/zphotos/space/7f573263-bde2-4205-8337-a8a55d1e3287.jpg

  这件衣服,一年害死了几十名儿童。你,能看出什么不妥吗?

  没错,就是儿童连帽衫。这种市场上很常见的连帽衫,相信很多孩子都穿过,它到底有什么问题?

  答案:这样的连帽衫能“杀童”,它是被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要求召回的危险品。

  到底危险在哪里?答案在帽子两边的拉绳上。

  根据美国的法规,2岁到12岁的儿童上衣绝对不能出现拉绳。因为拉绳会让孩子有致死风险——拉绳被器械卡住后,孩子很容易被勒死。这样的担心绝非美国人太小心谨慎,而是有过血泪教训的。

  从1985年1月到1995年6月,美国消费品安全委员会收到了12份伤亡报告,孩子们由于衣服的拉绳被操场设施、自动扶梯等器械勾住,导致被勒伤、勒死。该机构遂制定了自愿性的标准(后来由于问题没有好转,转变为强制性的)。而不光美国,欧盟、澳大利亚、加拿大也都有类似规定。

  中国的孩子当然不会铜头铁臂。媒体公开报道过多起“拉绳杀童”事件,几乎都是和幼儿园的滑梯伴随在一起。

  

 

  2007年1月,广西某幼儿园4岁女孩在玩滑梯时,衣服帽子上的拉绳纽扣被滑梯缝隙卡住,绳子挂住她的颈部,导致窒息死亡;

  2011年,江西上饶一3岁男童,因一端帽绳卡在滑梯上,一端缠绕颈部,导致窒息死亡;

  2012年11月5日,东莞一幼童滑滑梯时被拉绳勒死;

  2013年9月,河南太康县一3岁男孩在幼儿园滑滑梯时不幸身亡,元凶又是拉绳。

  桩桩件件都指向了拉绳问题。

  

 

  以下,我们用人体模型来做实验,测试一下这样的连帽衫杀伤力到底有多大!

  然而,这么重要的问题,却没能得到大家的重视。

  浙江省纺织测试研究院副院长楼才英说:“我国对于儿童上衣绳带标准这一块,目前还没有强制性标准,只有推荐性标准。”

  国家《童装绳索和拉带安全要求》和《儿童上衣拉带安全规格》,其中关于儿童上衣绳带的部分是这样描述的:建议幼童上衣的风帽和颈部不使用拉带,并且在衣服平摊开至最大宽度时,不应有突出的带袢(绳子末端突出的部分)。

  这两项标准参考了美国的ASTM标准和欧盟的EN标准。不同之处在于,美国和欧盟标准是强制性的。楼才英副院长说,“国家正在制定婴幼儿和儿童服装一个强制性要求,等这个标准出来了以后,那么这些方面的安全隐患可能会少一点。”

  你家孩子,在6岁以下,有穿过这种带拉绳的连帽衫吗?还敢再穿吗?快把它从宝宝的衣橱里扔出去!

 

 

 

 

 

转载自 小豆丁

 人人维护公共交通乘车秩序,人人文明礼让,可以让大家都享受到乘车的便捷和安全,作为祖国的未来,作为少先队员、学生,作为汉城黑带跆拳道的学员,我们有责任和义务带头做到文明乘车,文明出行,并且“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汉城黑带跆拳道槐荫校区向每一位同学、每一位少先队员发出倡议,遵守以下文明乘车守则:

    1、遵守乘车秩序,自觉排队候车,排队时不嬉戏打闹。


  2、自觉维护站台卫生,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爱护站台设施,不乱画乱贴,不污损车站设施。

  3、排队上车,不拥不挤,等车停稳后,依次上车,不随车奔跑

     4、上车后礼让他人不抢座,正确刷卡或及时购票。


  5、言行举止要文明。车厢内不高声喧哗、不打闹,不说粗话、脏话,与他人发生磕碰或纠纷时能相互包容。

  6、弘扬雷锋精神,主动为老、幼、病、残、孕及怀抱婴儿的乘客让座,养成关爱他人、奉献社会的文明习惯。

  7、乘车时注意安全,在车厢内不要随意走动,坐稳扶好,不将头和手伸出窗外。

  8、积极宣传文明乘车,为同学和家人作表率。

  青少年肩负着建设祖国未来的光荣使命,青少年的行为体现着中华民族的文明素质。希望青少年积极参与“文明乘车”活动,以实际行动带动你的家人和身边的人。欢迎你们做一天“小小文明引导员”,展现你们良好的精神面貌,成为文明乘车的宣传员、新一代的文明使者。让我们积极行动起来,小手拉起大手,共同为建设文明济南、安全的乘车秩序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转载自 小小猪

/zphotos/space/33642942-b134-4c9f-9b6f-6bbc3bd4df79.png

/zphotos/space/743a1d5c-bfbc-4b33-9cf0-2180b94beb80.png

/zphotos/space/65b953b9-39a7-4a17-9bd4-40d35316bf8c.png

/zphotos/space/7c6780c8-6c1e-4239-9ab1-441df422eceb.jpg

黄金时代影业《拼图》暖人心

    据悉,微电影《拼图》于近日顺利杀青,该剧由童颜暖心小王子张泽禹倾情加盟,片中小洋洋(张泽禹)现身演绎,以一个孩子的视角诠释了父母与孩子之间那份最简单的爱。该片是小张泽禹继电影《爱我就陪我看电影》之后带给观众的又一暖心之作。

    《拼图》由北京黄金时代影业2015重磅推出,是黄金时代“纯真世界”系列公益微电影(《拼图篇》、《遥望篇》、《怀抱篇》、《味道篇》、《足迹篇》和《姐妹篇》六个篇章)之一。该片由黄金时代影业导演马东华执导,聚焦当下社会现状,用公益之心留住那份被遗忘的亲情。在琳琅满目的商业大片、中外合资巨作席卷过后,这部回归淳朴,旨在传递温暖大爱的影片如一股清泉注入人们的心田,唤醒大家心中沉寂许久的纯真,静静体会那份没有任何粉饰的诚挚感动。

    “别让孩子每天与孤独为伴,抽点时间,陪陪他们!”


转载自 小豆丁

  

  一、游泳时的安全

  1、游泳前应先做准备动作,游泳时脚抽筋了,可以叫老师,或者自己尽力将抽筋的脚伸直,然后再呼救。

  2、游泳时遇到左耳朵进水,就提起右脚,左脚原地跳,水就会从耳朵里流出;反之一样。

  3、游泳结束后应由保健医生替幼儿滴眼药水,以防得眼病。

  二、教会幼儿正确关门、开门

  1、开门前应先敲敲门,如果教室里没有人,就旋开门锁,轻轻把门推开,切勿用力一脚把门踢开,以免里面正好有人要出来被撞伤。

  2、关门时也应轻轻关门,关门前应先看看门缝附近有没有小朋友的手,以免手被挤压。

  三、遇到灾害的应变能力

  1、首先保持镇定,远离玻璃、吊灯危险坠落物,就地寻求避难点。

  2、在人潮拥挤处切勿慌忙奔向出口,宜就地寻找掩护。

  3、听从指挥有秩序离开,迅速往空旷的地方移动。

  


谁来看过我

谁来看过Ta

访问统计

今日访问量:0

总的访问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