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行社会世风日下、伦理道德缺失的背景下,有些家长对于孩子学《弟子规》有所疑虑。其中最大的担心就是:
学《弟子规》的孩子,走向社会后会不会吃亏?会不会与社会格格不入?孩子最危险、最吃亏的莫过于误入歧途。孩子为什么会误入歧途?是由于善恶不分。学《弟子规》的孩子,头脑中有明析的善恶观念。
如果孩子知道什么样的人是善人,难道恶人不会避吗?透过他对善恶的了知,明白怎样做人才是对的。自然对各种各样的行为有敏感而清晰的判断能力,能很好地把握自己和选择良善的朋友。「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学做《弟子规》的孩子是让家长放心、安心的孩子。现实社会是复杂的,即使吃一、两次小亏,学《弟子规》的孩子,靠头脑中清晰的是非、善恶标准,可以明白地反省分析,积累经验后,自然能近善远恶,趋吉避凶。吃亏难道会吃一百次吗?反之,看人不辨善恶、好事看成坏事、坏事看成好事,将会吃人生的大亏。另外,就具体的礼仪方面,弟子规对现代中国人也尤其有意义。因为我们严重缺少系统的待人接物的教育----或者说,缺家教。所以很多人行为粗鄙,举手投足进退失措。比如很多外国人反感中国人在公共场合嗓门特别大,旁边的中国人听了都害臊。其实不是中国人没礼貌,而是没有学习过应该关心自己的行为举止在别人眼中的观感。弟子规说的特别细致,很多地方可以举一反三。
比如“尊长前 声要低 低不闻 却非宜”,说的是在尊长前,要注意的一点是自己的声音,要轻柔但不能太低。那么在公共场合说话也该注意这个方面,声音应该让对方能听见,但不能大声嚷嚷让别人侧目。弟子规首列孝第,也许对现在人不是那么和时宜。
但读下去,就知道其涵盖的生活,道德,修养的方方面面。古人赞:“谦谦君子温润如玉”只要不带着有色眼镜,读一遍弟子规,你会感觉,一个行为符合弟子规的人,就是一个温润如玉,让人觉得赏心悦目,愿意结交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