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定

转载自 于教练(中心校区)

汉城黑带

                   ——军训拓展教育

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勇于奉献人生格局、极进取的人生态度,是优秀人才应具有的基本素质之一。人类的智慧和技能只有在这种人格力量的驾驭下,才会迸发出耀眼的光芒,汉城黑带为培养学员这方面能力特设立此教育。

军训拓展教育是汉城黑带最具教育价值的教育之一,是独生子女必上的一课。拓展教育内容及考验团队协作环节中的引导,让学员学会自立自强融入集体,在集体中懂的互帮互助、负责任、讲信用。这也是弟子规中“谨、信”的体现。通过军训教育对学员言语形象一丝不苟的要求,能够培养学员良好的言行站坐姿习惯,为学员塑造一个好的社会形象。

军训拓展教育中,每项活动内容所相对应的教育意义是不同的。汉城黑带将根据学员情况制定每期拓展的活动内容及教育主题,并由教练员提前下发。

穿越火线

教练员野外拉练

夏令营

田间采摘

我们去植树

转载自 于教练(中心校区)

对你的小孩放心——对你自己放心

每个人只能活在一个念头上,而且是一个念头一个念头的活。你的小孩是一个不听话的小孩,真是这样吗?他也许就在此刻没有听你的(他只是相信了他此刻自己头脑里的想法),你确定他下一刻也不听你的吗?他有没有过听你话的时候?你的小孩是一个不听话的小孩——真是如此吗?不要下一个一贯的结论,没有人一直是什么样的。他们都一刻一个变化。当这个念头来临时,他们那么反应;当另一个念头来临时,他们又那样反应;谁是一条僵死不变的河?小孩的变化才大呢。你家的小孩是你认为的那样吗?他真的顽皮、捣蛋、不爱学习、道德有问题的小孩?你确定吗?

不要活在一个线性里,不要轻意给你的孩子下结论、扣帽子、贴标签,每个小孩都是好小孩。如果他们不好,不是他们本身有问题,是你自己的“认为”有问题,你考察过自己的“认为”吗?他是不是就是对的?不从你的角度或价值观出发呢?在上帝的眼里哪只老虎、哪只羊、哪头猪或哪个人是坏的或不好的呢?统统美丽,没有问题。你认为你的小孩不好,那是你的“认为”,并不是他的真实存在本身不好。活在当下,一个时刻一个时刻的看待问题。这一刻的小孩不是下一刻的小孩。你的小孩永远是一条鲜活、生活、流畅的河,不要太“人工”改造它,每条河会找到自己的路,河水不会走错路。所以,对你的小孩放心——对你自己放心。

活着的参考标准是自己而不是别人

每一个人,无论大人、小孩,你活着的参考标准是谁?……你自己。不要看东家的大人如何生活,我也要如何生活;不要看西家的小孩如何做的,也让你的小孩如何做。不要陷入自身以外的比较——那是在进入头脑的陷阱。你过的谁的日子?——你自己的;你在为谁而生活?——你自己。你干嘛参考别人呢?

根据自身的需要去“创造”你的生活条件,根据你小孩自身的需要“创造”去创造他的学习条件,不要把一个人放在一群人中间比较,每个人都是“独立”,他只适合他自己的情况。教导给孩子活着的标准是自己而不是他人,这让他以后的生活会更自由,但不用担心他以后会不适应社会或人群,你确定一个持有“活着的标准是自己而不是别人”信念的人,他就不能适应社会或人群?所有的情况下,你的“担心”都是多余。事情该是咋样就咋样,它和你内心的担心和恐惧没关。老天不会参考你的恐惧来调整它自己的行为。

没有恐惧的生活和充满恐惧的生活,生活本身会怎样?不会有什么不同——不同的部分是“恐惧”。地球不用参照月亮来调整它自己的转速,森林里的一只羊也不用参考另一个羊的标准来生活,它们都各自“生活”的很好,你为什么要参考别人呢?从今天开始,让你的生活参考标准是你自己,你小孩教育的问题参考标准是他自己——不是别的小孩。每个人以他自己内在真实感受为标准,看看生活是不是变得简单多了?

不要那么重视“教育”

人们“重视”教育的根源是“恐惧”,是对未来的担心,是整个社会人心没有和不能活在当下的显示。你为什么那么重视你自家小孩的教育?明日生活的美好,是基于对明日生活的恐惧才能达成的吗?没有恐惧生活就不会变得更好?显然这是荒谬的。生命存在的真相,它没有明天。它只有此刻和此地。“为了明天而努力”这个口号给人带来什么?压力还是宁静?压力真的能够带来有效的动力吗?如果你没有压力的、宁静的做事与你充满担心恐惧的做事,哪一个效率更好?显然,没有压力的做事事实上效率更好。把“为了明天而努力”的这种基于恐惧而工作的信念口号换成“让生命在当下开花”吧?时刻告诉自己“让生命在当下开花”,感觉一下和“为了明天而努力”有什么不同?

在教育孩子之中,把“未来”和“过去”忘记,教导“生命在当下开花”。给孩子们传达一些更有价值的信息:生命——不要基本恐惧而行动,要基于爱而作为。不要过分强调历史、民族意识、仇恨等等……教导他们爱、自然、大同、喜悦和认识生命。“教育”是属于头脑的,只有头脑才想到去教育,因为头脑会希望明天如何如何;心不需要教育,因为心就活当下每时每刻。不要过分强调教育,让教育自然进行。一个家长没有强调的教育意识,未必你的小孩就是一个不成器的小孩。教育训练了你的右手,它会使你的左手弱势下来;你试图训练他的双手,那会把小孩累死。如何进行教育?放松,自然,让“教育”自动自发。不要有那么多的刻意和努力,那样并不能使事情变得比不想自然时好哪去。做一件事最好的效率,不是在恐惧或兴奋时,综合评价来说,是在自然状态时。注意凡事要自然,不要刻意。因为自然就是天之道也。

别太把学习当回事儿

你把你小孩的学习成绩当回事吗?你为什么对你小孩的成绩当回事儿?多数情况下,你是真的为他吗?……你为你自己,你害你小孩成绩不好你丢脸,你想你小孩成绩好了你感到荣耀,你想你小孩成绩好了将来有好工作、找好对象、有好收入——他们生活的快乐——“你”放心。一切都是为了你。

你这样做有什么不对吗?这不是一个对或错的问题。问题应该考察一下,当你太把自己小孩的学习当成一回事时,这给你带来了什么?给他带来了什么?他推助了事情往你想象的方面发展了吗?觉知你的行为是基于什么而进行的。学习应该是孩子的娱乐,而不是他的工作。不要把问题搞反了。别太把学习当回事儿,用心在任何时刻的“此时此刻”,生命何处不学习?何种不是学习?不要狭隘地以为只学习书本上的死知识或某种技能才叫学习。放开你的判断和边量,在更大的时空角度中考察一件事。

你确定你的小孩以后会被社会所淘汰?

我们对待自己的小孩教育那么重视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我们担心如果我们小孩现在的教育赶不上别的小孩时,他们会被社会所淘汰,你确定真是那样吗?社会从没淘汰过任何人,只不过在不停地改变着他们知见和判断。我们整个人生生命的问题决不在外部,在内部。并不是现代教育出了问题,是人心出了问题。教育的问题也是人心问题的反应。所以改造教育的重点还在人心而不是教育本身。

不管整个社会教育状况如何,你可以直接影响你的小孩。你对生命的一切的认知、态度、方式在直接影响你的小孩。如何老子有一个小孩,他会如何教育他?不用教育,他会成为另一个老子。他会变成下一个智者。或许他的儿子可能还是农夫,但他在农夫里面是最自由快乐的农夫。如果你是一个内在有很多知见、障碍或麻烦的,你在直接教导给他这些呢;如果你自然、达观或效法天地之道,那么你的小孩和你保持一致。在你到达自己生命的圆满之前,教育他人是一种深入的内观,那成长的不是他而你。你注意到过这没?

越恐惧你越想掌控

如果你越恐惧,你就越想掌控什么。掌控让你获得短暂的、虚幻的安全感。如果你是一个内在充满恐惧的家长,在家庭教育领域,很可能,你的小孩和他的教育问题就会成为你试图掌控的工具。通过管理小孩和他学习的好坏,你让自己不安的心暂时放松和安宁下来。为什么有的家长如此关心自己的小孩和其教育吗?在那关心之中他们获得什么?显然,在那操心之中他们暂时忘了自己、忘了恐惧——他们“安全”了。在恐惧之中没有爱存在的余地,恐惧导致潜藏的暴力,如果你基于恐惧去教育和关心你的小孩,你就在无意识之中向你的小孩施暴,你透过“教育”在向他施暴。在这种情况下,你的“教育”不是纯粹的,它成了你释放恐惧、控制别人和获得自我安全的私人性目的手段。来观察你在小孩教育中的模式,看看你是出于恐惧教育你的小孩,还是出于纯粹的爱教育你的小孩?做一个完全无惧的家长吧,不要试图控制或掌控你小孩的命运,你不是上帝。那样做不但使你自己受苦,同时你的小孩也不好受。因为恐惧和掌控,你创造了两个人不好过的日子。从“从恐惧出发、以教育为手段、以小孩为对象”的家庭恐惧教育模式中走出来吧,觉察你自己的心——不要教导你的小孩恐惧,教导他爱和放松。

爱——使你放松在处处

如果你正在害怕,你一定在幻象之中;如果你内心禁不住要去涌淌爱,你一定处在本性上。恐惧使人紧张,爱使人放松处处、处处放松。如果你是一位内在涌淌爱的家长,那么你的小孩有福了,爱就像潺潺流水涌进良田青苗一样涌进你小孩的心。在一个爱中——没有教条,没有压抑,没恐惧和掌控氛围中成长的小孩,他自身将变得智慧柔软。我们教育小孩不能出于恐惧仅给他知识、技能、方法和竞争意识,这样会把他变成一位战士。成为一名生命的战士是苦的,想想这样他一生将有多少次战役和战斗需要他打?教育我们的小孩冷静、柔和和爱,教育他们智慧的看待事物的方式,这样能使他们长大避免战斗。培育他们成为一个佛陀、一个老子,而不是一个希特勒、斯大林或一个毛泽东。生命不需要战争,任何战争都不是必须的。教育我们的小孩不要用战斗的方法取得胜利,让他们找到不战而胜的智慧。爱创造祥和的世界,让我们把爱带入家庭、教育和小孩的心中。

做任何事都有两种情况

在世间,做任何事都有两种情况:一是带着充满压力的去做,一是宁静放松的去做。在日常中,你是如何教导你的小孩去做事的呢?你在一件日常事中的表现,正是你小孩学习的机会。如果一贯是个匆忙、紧张,一点也不放松的家长,显然,你正在教导给你的小孩“充满”着压力做事;如果你一贯是个柔和、宁静,事情再多安宁、有条不紊地做事的人,那么你的小孩从中就会学到这些。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的小孩将于无意识中模拟和复制你的思维和行动模式。面前有一千样事,你每次也只能做一件,那事很重要——你充满很大的压力去做,也不一定能做好,如果你太“要求”的话。那么,如何办呢?放松下来,让自己内心充满安祥安宁,一千件事其实都是一件事——因为一千件事只不过是一千个“一”嘛,所以,不管事情有多少,永远宁静优雅的工作在“一”,放松而没有任何紧张。如果你能这样日日做事,你的小孩最终会习得你的行为。不要出于目的,去掌控某种局面,而是要学习如何放松的去做,然后喜悦的接受任何局面。这是我们每个家长应该学习的,也是应该示现给我们小孩的。教给我们小孩做事,在每一件事上静心。

那仅仅是事实

如果你的小孩在外面被人打了,他会如何反应?——你从前被人打了是如何反应的?你的小孩将重现你的模式。在日常生活里教导小孩如何应对突发事件?你自身在突发事件中的表现就在教导他们呢。如果你被人打了你会非常愤怒,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或因为啥,你会非常生气或愤怒,你会找那人理论,你会去和他战斗或在心里和他战斗;如果你那样反应,你的小孩也会那样反应?你有什么你就会教导给他们什么。我们通常都是那样反应,而那样反应给我们带来什么呢?当我们被人打了,身体是疼痛的,如果我们在心继续愤怒或更加愤怒,那么在身体的疼痛的基础之上,我们又另加了一份苦。第一份身体上的疼痛是别人给我们的,那么当我们愤怒、生气、去和那人战斗或在心里战斗,那么我们将自己再创造另外一份痛苦。你觉得那样非常合理吗?为在无明中出一口恶气,你会让自己继续受伤?

我们凡夫通常被人打了都是那样反应。那么,假如佛陀在路上走着走着,突然有一个流氓青年过来无缘也无故的把佛陀打了一顿——这是可能的,佛陀会如何反应?当佛陀还没反应过来时,他已被打的鼻青脸肿、满脸流血时,他会如何反应?佛陀会非常冷静,在被打或打完之后,佛陀会一直处在觉知之中,他会非常宁静。“被打”只是一个事实,佛陀不会对这个事实起反应,他不会想他应该被打或不应该被打,他不会去指责那个青年,但会只是做他该做的——他可能逃开,他可能报警,但他没有慌乱或愤怒。被打是个事实上,佛陀不会在这件事实上,再创造额外的一些“故事”让他自己的心再痛苦一次。事实仅仅是事实,佛陀不对事实起反应,他只是做他应该做的。如果在灾难、事故或其它突发事件中,我们能像佛陀一样反应于那些,我们的小孩该多么受益啊?而那正是应该我们向佛陀学习的,并教导给我们的小孩的。不要把你的习气反应给他们,把佛陀一样的生活品质展示给我们的小孩。

小孩不应该发脾气吗?

当我们的小孩发脾气时,通常我们家长的耐心度有限。当一个小孩发脾气两分钟,如果我们的劝阻或制止他发脾气的方法无效时,通常我们就要开始发脾气了。甚至有时,小孩一发脾气,于此同时,我们在外在或在心里也跟着发脾气了。小孩是无明的,而我们也是。当一个小孩发脾气时,没有觉知的家长,跟着小孩进入了情绪之中。然后是情绪反应于情绪,烦恼反应于烦恼,于是他们两个共同制造了一个情绪旋涡、负性的场。家长和小孩都成了落水的青年,他们都正在情绪的海中溺水呢,他们都不会游泳,看妈妈、小孩或爸爸都在情绪的海洋中挣扎呢。

当小孩发脾气时,某些时候我们有一个信念是“小孩不应该发脾气”,因为这个信念我们很生气,我们自己发脾气。“小孩不应该发脾气”——真是这样吗?哪个社会里规定小孩不能发脾气只能大人发?如果当这个信念升起,如果你没有觉知到它,你会抵抗这个信念。当你具备觉知,觉察到这个信念时……“小孩也应该发脾气”——当你这样认为时,你一定不会再生气了,很可能,你还会引导你的小气发脾气呢——帮助他让他的情绪走掉。一个学会自我觉知的人,会拯救在场的人。至少,他不会再为整个事件场再增加一份混乱了,他只会给予那一份宁静和安定。当别人都是混乱,如果你是宁静的,你的宁静会成为那混乱的中心——最后,那所有的混乱会静止在你那宁静之中。如果你是一个宁静的人,你就是家庭和天下的福。

发展头脑和蓄养心

一个人协调平衡的存在,既需要发展头脑,也需要蓄养心。教育一个小孩,就是往这两个方面用功夫。头脑的食物——知识,心的食物——爱,我们要给一个灵魂这两方面的食物,不能让他们“偏食”。虽然我们强调不要偏食,但在教育的不同阶段,重点会有所不同。如果一个人被说成一株树,那么心就是树根,头脑就是掩藏在树冠中的花朵。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我们重点要灌溉树根——给予他们爱和放松的自然环境;等到他们的根茁壮的时候,再把一些意识能量放在花朵上。事实上,只要灌注根,只要根好,一般情况,即使你不特意照顾花朵,它也会开的非常美好鲜艳。在整个生命之中,爱的教育应该覆盖全程。蓄养心,然后让头脑自然发展,这就是儿童教育的重要一点。

教给小孩宁静、觉知和观察念头

知识、技能、技巧、品德——在我看来都是头脑的教育,宁静、觉知和了解自我的心念是心的教育。头脑的教育是生存教育,心的教育是生命的教育。在我看来,一个人在其一生中,生命的教育更为重要。因为生存的教育也只不过是为生命服务的。

知识、技能、技巧、品德——属于“术”的教育,宁静、觉知和心念是“道”的教育。道是术根,术是道花,如果我们的重点在“道”上下功,那么以道为根的术自会发展出来。犹如日日辛劳浇灌树根,其花必也茂盛鲜艳一样。

我看现代社会的教育,几乎所有的只是在“头脑”、“生存”、“术”上用功,没有人在对“宁静”、“觉知”和“心念”上教会一个小孩。“宁静”意味着去见证生命的本来,“觉知”是那走向它的路,观察和了解每个自我的“心念”——那是认识幻象世界的基础,这一切显得多么重要啊。也许有人会担心,如果一个小孩从小就知道生命是一场幻象,他会如何生活?他会感觉到活着没趣或游戏人生吗?——当你这样问时,我想问你的是“你能确定真是那样吗?”觉悟的情况是相反的,我们将更加真实美好的活在每一刻,活在一个只有欢乐没有痛苦的世界里。这才是真实的呢。

教育我们的小孩宁静、觉知和内察自己的心念吧?如果有一所这样的学校存在,那是一所教导如何去往极乐世界的学校呢。那学校正处在极乐世界中,那教导正存在于你心中。开辟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导观察心念、了解生命的真相和见证智慧,那将是人类生命的共福。期待那种教导生活而不是生存的学校存在。

0

转载自 于教练(中心校区)

对你的小孩放心——对你自己放心

每个人只能活在一个念头上,而且是一个念头一个念头的活。你的小孩是一个不听话的小孩,真是这样吗?他也许就在此刻没有听你的(他只是相信了他此刻自己头脑里的想法),你确定他下一刻也不听你的吗?他有没有过听你话的时候?你的小孩是一个不听话的小孩——真是如此吗?不要下一个一贯的结论,没有人一直是什么样的。他们都一刻一个变化。当这个念头来临时,他们那么反应;当另一个念头来临时,他们又那样反应;谁是一条僵死不变的河?小孩的变化才大呢。你家的小孩是你认为的那样吗?他真的顽皮、捣蛋、不爱学习、道德有问题的小孩?你确定吗?

不要活在一个线性里,不要轻意给你的孩子下结论、扣帽子、贴标签,每个小孩都是好小孩。如果他们不好,不是他们本身有问题,是你自己的“认为”有问题,你考察过自己的“认为”吗?他是不是就是对的?不从你的角度或价值观出发呢?在上帝的眼里哪只老虎、哪只羊、哪头猪或哪个人是坏的或不好的呢?统统美丽,没有问题。你认为你的小孩不好,那是你的“认为”,并不是他的真实存在本身不好。活在当下,一个时刻一个时刻的看待问题。这一刻的小孩不是下一刻的小孩。你的小孩永远是一条鲜活、生活、流畅的河,不要太“人工”改造它,每条河会找到自己的路,河水不会走错路。所以,对你的小孩放心——对你自己放心。

活着的参考标准是自己而不是别人

每一个人,无论大人、小孩,你活着的参考标准是谁?……你自己。不要看东家的大人如何生活,我也要如何生活;不要看西家的小孩如何做的,也让你的小孩如何做。不要陷入自身以外的比较——那是在进入头脑的陷阱。你过的谁的日子?——你自己的;你在为谁而生活?——你自己。你干嘛参考别人呢?

根据自身的需要去“创造”你的生活条件,根据你小孩自身的需要“创造”去创造他的学习条件,不要把一个人放在一群人中间比较,每个人都是“独立”,他只适合他自己的情况。教导给孩子活着的标准是自己而不是他人,这让他以后的生活会更自由,但不用担心他以后会不适应社会或人群,你确定一个持有“活着的标准是自己而不是别人”信念的人,他就不能适应社会或人群?所有的情况下,你的“担心”都是多余。事情该是咋样就咋样,它和你内心的担心和恐惧没关。老天不会参考你的恐惧来调整它自己的行为。

没有恐惧的生活和充满恐惧的生活,生活本身会怎样?不会有什么不同——不同的部分是“恐惧”。地球不用参照月亮来调整它自己的转速,森林里的一只羊也不用参考另一个羊的标准来生活,它们都各自“生活”的很好,你为什么要参考别人呢?从今天开始,让你的生活参考标准是你自己,你小孩教育的问题参考标准是他自己——不是别的小孩。每个人以他自己内在真实感受为标准,看看生活是不是变得简单多了?

不要那么重视“教育”

人们“重视”教育的根源是“恐惧”,是对未来的担心,是整个社会人心没有和不能活在当下的显示。你为什么那么重视你自家小孩的教育?明日生活的美好,是基于对明日生活的恐惧才能达成的吗?没有恐惧生活就不会变得更好?显然这是荒谬的。生命存在的真相,它没有明天。它只有此刻和此地。“为了明天而努力”这个口号给人带来什么?压力还是宁静?压力真的能够带来有效的动力吗?如果你没有压力的、宁静的做事与你充满担心恐惧的做事,哪一个效率更好?显然,没有压力的做事事实上效率更好。把“为了明天而努力”的这种基于恐惧而工作的信念口号换成“让生命在当下开花”吧?时刻告诉自己“让生命在当下开花”,感觉一下和“为了明天而努力”有什么不同?

在教育孩子之中,把“未来”和“过去”忘记,教导“生命在当下开花”。给孩子们传达一些更有价值的信息:生命——不要基本恐惧而行动,要基于爱而作为。不要过分强调历史、民族意识、仇恨等等……教导他们爱、自然、大同、喜悦和认识生命。“教育”是属于头脑的,只有头脑才想到去教育,因为头脑会希望明天如何如何;心不需要教育,因为心就活当下每时每刻。不要过分强调教育,让教育自然进行。一个家长没有强调的教育意识,未必你的小孩就是一个不成器的小孩。教育训练了你的右手,它会使你的左手弱势下来;你试图训练他的双手,那会把小孩累死。如何进行教育?放松,自然,让“教育”自动自发。不要有那么多的刻意和努力,那样并不能使事情变得比不想自然时好哪去。做一件事最好的效率,不是在恐惧或兴奋时,综合评价来说,是在自然状态时。注意凡事要自然,不要刻意。因为自然就是天之道也。

别太把学习当回事儿

你把你小孩的学习成绩当回事吗?你为什么对你小孩的成绩当回事儿?多数情况下,你是真的为他吗?……你为你自己,你害你小孩成绩不好你丢脸,你想你小孩成绩好了你感到荣耀,你想你小孩成绩好了将来有好工作、找好对象、有好收入——他们生活的快乐——“你”放心。一切都是为了你。

你这样做有什么不对吗?这不是一个对或错的问题。问题应该考察一下,当你太把自己小孩的学习当成一回事时,这给你带来了什么?给他带来了什么?他推助了事情往你想象的方面发展了吗?觉知你的行为是基于什么而进行的。学习应该是孩子的娱乐,而不是他的工作。不要把问题搞反了。别太把学习当回事儿,用心在任何时刻的“此时此刻”,生命何处不学习?何种不是学习?不要狭隘地以为只学习书本上的死知识或某种技能才叫学习。放开你的判断和边量,在更大的时空角度中考察一件事。

你确定你的小孩以后会被社会所淘汰?

我们对待自己的小孩教育那么重视的原因,是因为我们我们担心如果我们小孩现在的教育赶不上别的小孩时,他们会被社会所淘汰,你确定真是那样吗?社会从没淘汰过任何人,只不过在不停地改变着他们知见和判断。我们整个人生生命的问题决不在外部,在内部。并不是现代教育出了问题,是人心出了问题。教育的问题也是人心问题的反应。所以改造教育的重点还在人心而不是教育本身。

不管整个社会教育状况如何,你可以直接影响你的小孩。你对生命的一切的认知、态度、方式在直接影响你的小孩。如何老子有一个小孩,他会如何教育他?不用教育,他会成为另一个老子。他会变成下一个智者。或许他的儿子可能还是农夫,但他在农夫里面是最自由快乐的农夫。如果你是一个内在有很多知见、障碍或麻烦的,你在直接教导给他这些呢;如果你自然、达观或效法天地之道,那么你的小孩和你保持一致。在你到达自己生命的圆满之前,教育他人是一种深入的内观,那成长的不是他而你。你注意到过这没?

越恐惧你越想掌控

如果你越恐惧,你就越想掌控什么。掌控让你获得短暂的、虚幻的安全感。如果你是一个内在充满恐惧的家长,在家庭教育领域,很可能,你的小孩和他的教育问题就会成为你试图掌控的工具。通过管理小孩和他学习的好坏,你让自己不安的心暂时放松和安宁下来。为什么有的家长如此关心自己的小孩和其教育吗?在那关心之中他们获得什么?显然,在那操心之中他们暂时忘了自己、忘了恐惧——他们“安全”了。在恐惧之中没有爱存在的余地,恐惧导致潜藏的暴力,如果你基于恐惧去教育和关心你的小孩,你就在无意识之中向你的小孩施暴,你透过“教育”在向他施暴。在这种情况下,你的“教育”不是纯粹的,它成了你释放恐惧、控制别人和获得自我安全的私人性目的手段。来观察你在小孩教育中的模式,看看你是出于恐惧教育你的小孩,还是出于纯粹的爱教育你的小孩?做一个完全无惧的家长吧,不要试图控制或掌控你小孩的命运,你不是上帝。那样做不但使你自己受苦,同时你的小孩也不好受。因为恐惧和掌控,你创造了两个人不好过的日子。从“从恐惧出发、以教育为手段、以小孩为对象”的家庭恐惧教育模式中走出来吧,觉察你自己的心——不要教导你的小孩恐惧,教导他爱和放松。

爱——使你放松在处处

如果你正在害怕,你一定在幻象之中;如果你内心禁不住要去涌淌爱,你一定处在本性上。恐惧使人紧张,爱使人放松处处、处处放松。如果你是一位内在涌淌爱的家长,那么你的小孩有福了,爱就像潺潺流水涌进良田青苗一样涌进你小孩的心。在一个爱中——没有教条,没有压抑,没恐惧和掌控氛围中成长的小孩,他自身将变得智慧柔软。我们教育小孩不能出于恐惧仅给他知识、技能、方法和竞争意识,这样会把他变成一位战士。成为一名生命的战士是苦的,想想这样他一生将有多少次战役和战斗需要他打?教育我们的小孩冷静、柔和和爱,教育他们智慧的看待事物的方式,这样能使他们长大避免战斗。培育他们成为一个佛陀、一个老子,而不是一个希特勒、斯大林或一个毛泽东。生命不需要战争,任何战争都不是必须的。教育我们的小孩不要用战斗的方法取得胜利,让他们找到不战而胜的智慧。爱创造祥和的世界,让我们把爱带入家庭、教育和小孩的心中。

做任何事都有两种情况

在世间,做任何事都有两种情况:一是带着充满压力的去做,一是宁静放松的去做。在日常中,你是如何教导你的小孩去做事的呢?你在一件日常事中的表现,正是你小孩学习的机会。如果一贯是个匆忙、紧张,一点也不放松的家长,显然,你正在教导给你的小孩“充满”着压力做事;如果你一贯是个柔和、宁静,事情再多安宁、有条不紊地做事的人,那么你的小孩从中就会学到这些。你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你的小孩将于无意识中模拟和复制你的思维和行动模式。面前有一千样事,你每次也只能做一件,那事很重要——你充满很大的压力去做,也不一定能做好,如果你太“要求”的话。那么,如何办呢?放松下来,让自己内心充满安祥安宁,一千件事其实都是一件事——因为一千件事只不过是一千个“一”嘛,所以,不管事情有多少,永远宁静优雅的工作在“一”,放松而没有任何紧张。如果你能这样日日做事,你的小孩最终会习得你的行为。不要出于目的,去掌控某种局面,而是要学习如何放松的去做,然后喜悦的接受任何局面。这是我们每个家长应该学习的,也是应该示现给我们小孩的。教给我们小孩做事,在每一件事上静心。

那仅仅是事实

如果你的小孩在外面被人打了,他会如何反应?——你从前被人打了是如何反应的?你的小孩将重现你的模式。在日常生活里教导小孩如何应对突发事件?你自身在突发事件中的表现就在教导他们呢。如果你被人打了你会非常愤怒,无论出于何种原因或因为啥,你会非常生气或愤怒,你会找那人理论,你会去和他战斗或在心里和他战斗;如果你那样反应,你的小孩也会那样反应?你有什么你就会教导给他们什么。我们通常都是那样反应,而那样反应给我们带来什么呢?当我们被人打了,身体是疼痛的,如果我们在心继续愤怒或更加愤怒,那么在身体的疼痛的基础之上,我们又另加了一份苦。第一份身体上的疼痛是别人给我们的,那么当我们愤怒、生气、去和那人战斗或在心里战斗,那么我们将自己再创造另外一份痛苦。你觉得那样非常合理吗?为在无明中出一口恶气,你会让自己继续受伤?

我们凡夫通常被人打了都是那样反应。那么,假如佛陀在路上走着走着,突然有一个流氓青年过来无缘也无故的把佛陀打了一顿——这是可能的,佛陀会如何反应?当佛陀还没反应过来时,他已被打的鼻青脸肿、满脸流血时,他会如何反应?佛陀会非常冷静,在被打或打完之后,佛陀会一直处在觉知之中,他会非常宁静。“被打”只是一个事实,佛陀不会对这个事实起反应,他不会想他应该被打或不应该被打,他不会去指责那个青年,但会只是做他该做的——他可能逃开,他可能报警,但他没有慌乱或愤怒。被打是个事实上,佛陀不会在这件事实上,再创造额外的一些“故事”让他自己的心再痛苦一次。事实仅仅是事实,佛陀不对事实起反应,他只是做他应该做的。如果在灾难、事故或其它突发事件中,我们能像佛陀一样反应于那些,我们的小孩该多么受益啊?而那正是应该我们向佛陀学习的,并教导给我们的小孩的。不要把你的习气反应给他们,把佛陀一样的生活品质展示给我们的小孩。

小孩不应该发脾气吗?

当我们的小孩发脾气时,通常我们家长的耐心度有限。当一个小孩发脾气两分钟,如果我们的劝阻或制止他发脾气的方法无效时,通常我们就要开始发脾气了。甚至有时,小孩一发脾气,于此同时,我们在外在或在心里也跟着发脾气了。小孩是无明的,而我们也是。当一个小孩发脾气时,没有觉知的家长,跟着小孩进入了情绪之中。然后是情绪反应于情绪,烦恼反应于烦恼,于是他们两个共同制造了一个情绪旋涡、负性的场。家长和小孩都成了落水的青年,他们都正在情绪的海中溺水呢,他们都不会游泳,看妈妈、小孩或爸爸都在情绪的海洋中挣扎呢。

当小孩发脾气时,某些时候我们有一个信念是“小孩不应该发脾气”,因为这个信念我们很生气,我们自己发脾气。“小孩不应该发脾气”——真是这样吗?哪个社会里规定小孩不能发脾气只能大人发?如果当这个信念升起,如果你没有觉知到它,你会抵抗这个信念。当你具备觉知,觉察到这个信念时……“小孩也应该发脾气”——当你这样认为时,你一定不会再生气了,很可能,你还会引导你的小气发脾气呢——帮助他让他的情绪走掉。一个学会自我觉知的人,会拯救在场的人。至少,他不会再为整个事件场再增加一份混乱了,他只会给予那一份宁静和安定。当别人都是混乱,如果你是宁静的,你的宁静会成为那混乱的中心——最后,那所有的混乱会静止在你那宁静之中。如果你是一个宁静的人,你就是家庭和天下的福。

发展头脑和蓄养心

一个人协调平衡的存在,既需要发展头脑,也需要蓄养心。教育一个小孩,就是往这两个方面用功夫。头脑的食物——知识,心的食物——爱,我们要给一个灵魂这两方面的食物,不能让他们“偏食”。虽然我们强调不要偏食,但在教育的不同阶段,重点会有所不同。如果一个人被说成一株树,那么心就是树根,头脑就是掩藏在树冠中的花朵。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我们重点要灌溉树根——给予他们爱和放松的自然环境;等到他们的根茁壮的时候,再把一些意识能量放在花朵上。事实上,只要灌注根,只要根好,一般情况,即使你不特意照顾花朵,它也会开的非常美好鲜艳。在整个生命之中,爱的教育应该覆盖全程。蓄养心,然后让头脑自然发展,这就是儿童教育的重要一点。

教给小孩宁静、觉知和观察念头

知识、技能、技巧、品德——在我看来都是头脑的教育,宁静、觉知和了解自我的心念是心的教育。头脑的教育是生存教育,心的教育是生命的教育。在我看来,一个人在其一生中,生命的教育更为重要。因为生存的教育也只不过是为生命服务的。

知识、技能、技巧、品德——属于“术”的教育,宁静、觉知和心念是“道”的教育。道是术根,术是道花,如果我们的重点在“道”上下功,那么以道为根的术自会发展出来。犹如日日辛劳浇灌树根,其花必也茂盛鲜艳一样。

我看现代社会的教育,几乎所有的只是在“头脑”、“生存”、“术”上用功,没有人在对“宁静”、“觉知”和“心念”上教会一个小孩。“宁静”意味着去见证生命的本来,“觉知”是那走向它的路,观察和了解每个自我的“心念”——那是认识幻象世界的基础,这一切显得多么重要啊。也许有人会担心,如果一个小孩从小就知道生命是一场幻象,他会如何生活?他会感觉到活着没趣或游戏人生吗?——当你这样问时,我想问你的是“你能确定真是那样吗?”觉悟的情况是相反的,我们将更加真实美好的活在每一刻,活在一个只有欢乐没有痛苦的世界里。这才是真实的呢。

教育我们的小孩宁静、觉知和内察自己的心念吧?如果有一所这样的学校存在,那是一所教导如何去往极乐世界的学校呢。那学校正处在极乐世界中,那教导正存在于你心中。开辟一种新型的教育——教导观察心念、了解生命的真相和见证智慧,那将是人类生命的共福。期待那种教导生活而不是生存的学校存在。

0

转载自 张轩教练

  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
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说:“播下一个行动,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收获一种命运。”这就是说习惯可以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坏习惯是一种藏不住的缺点,别人都看得见,他自己看不见,因为习惯就是一种自动化的行为,潜意识表现的行为,并不一定他自己希望的行为。小时候是你给孩子培养习惯,长大了,就是习惯左右他的人生。
俄罗斯教育家乌申斯基说:好习惯是人在神经系统中存放的资本,这个资本会不断地增长,一个人毕生都可以享用它的利息。而坏习惯是道德上无法偿还的债务,这种债务能以不断增长的利息折腾人。使他最好的创举失败,并把他引到道德破产的地步。
培养好习惯用加法,改正坏习惯用减法。一个习惯的养成只需30天,关键在头三天。习惯是一种行为长期坚持的结果,一个月坚持一个行为,就能养成一个习惯。坏习惯也只是需要一个月的时间,但改正一个坏习惯却需要2倍、3倍,甚至更多的时间来完成,这一点,我们也不要着急,坏习惯可以一点一点地改,一点一点地转变。因此,孩子在涉足一个新的领域时,比如读书、写字、《中华字经》、《宋词》的学习只需要坚持一个月的时间,后面学生就习惯成自然了。正如中国的儒学大师孔子所说:“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
美国哈佛大学心理学教授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告诉我们,小学1、2年级是学习习惯培养的关键期。那么,我们的孩子需要养成那些好的习惯呢?
(一)做人方面
1、孝顺,爱家人。在家里爱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在学校爱老师,这个爱,不仅要表现在礼貌上,还要表现在行动上。只有学会爱身边的人,才会爱家乡,爱祖国。
2、诚实,不说谎。“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做人之道,诚信为本。孩子现在可以对别人说谎,将来也可以对你撒谎。撒谎成性的孩子是难以救药的。孩子撒谎有两大原因:第一,说真话受到惩罚;第二,为了逃避困境。孩子的撒谎、弄虚作假经常是大人逼出来的。所以,面对孩子,我们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倾听。
3、做事认真负责。专注是学习的重要品质,毛主席也说过:“凡事只怕‘认真’二字!”可见,凡事认真,定能将它做好,这是成功的前提。这个需要家长每天的从严要求。
4、自信,乐观向上。体验成功,是培植自信的最好方法。失败是成功之母,但是,成功更是成功之母,反复成功可以刺激孩子的自信,让孩子相信自己能行。而反复失败,则在很大程度上打击孩子的积极性,让孩子怀疑自己。没有赏识,没有成功,也就没有了自信,没有了希望。家长应该帮助孩子获得成功,在失败中激励孩子,为他鼓劲,而不是诋毁孩子。
教育并不是一味地表扬,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你拿他最喜欢的一件事来惩罚他。一定要用有用的方法来惩罚他,让他对自己的后果负责任。但不要打。“棍棒”只能造就奴隶,不能造就人才。
(二)做事方面
1、遵守规则。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遵守学校管理准则和学生行为规范,也是学生重要的学习内容。还有遵守交通规则等等,这些都是最基本的素质修养。最基本的往往是最重要的。
2、讲究效率。孩子可能现在还小,没有什么时间概念,但是我们应该给他灌输这个概念,比如合理安排时间,早上起床、刷牙、洗脸,晚上作业等孩子的很多事情,都可以用时间来量化,给孩子一个时间概念,从小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3、友善合作。现在的孩子在家里大多是众星拱月,家里4个人或者6个人围着他一个人转。这势必导致孩子容易养成很多坏毛病,他们需要和同伴的合作,包括学习、游戏,孩子小的时候可能还听老师的,听家长的,可是10岁以后,他逐渐有了自己的想法,他就不再那么听老师和家长的话了,他更听同学、同伴的。和同伴友好相处也是现代社会一项重要能力。
4、合理消费。咋一听好像这个话题很可笑,孩子这么小,何谈消费,可是我们的孩子每天却和消费密切相关,我们必须从小让孩子养成合理消费的习惯。比如铅笔、橡皮等文具的使用需要爱惜,随便乱丢乱弃是严重的浪费,家长要对孩子动之以情,晓之以理。
(三)学习方面
1、精力专注。上课专注的孩子,必定是成绩好的孩子,就是我们所说的注意力集中。现在一年级在家学习时,家长可以在旁陪同,不让他随意走动,也不要随意打搅他,给他一个安静、安逸的学习环境。
2、独立思考。孩子有什么不会的,他询问你,你可以告诉他,但并不可以有问必答,否则他就不知道什么是思考。家长可以从多答到少答,到不答,我相信,如果你的孩子现在是高三,你一定回答不了他几个问题,所以,孩子必须从小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不要纵容思维的惰性。
3、作业认真。孩子自己的作业一定要自己检查。自己检查,写一遍等于做两遍。一定要先复习,后做作业。要像考试一样去做作业。抓好了课堂和作业,我想好成绩已经离孩子不远了。
4、爱上读书。一个人的精神史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思想来自于阅读,人在各个领域的提高都离不开阅读,包括数学、英语,还有中学的物理、化学等科目的学习。因为阅读增强理解,理解增强智力。让孩子爱上阅读,有三个有效途径:
1)耳濡目染,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读书多,孩子读书也多。因为儿童是在模仿中长大的,儿童的学习是观察性学习。他认为:大人做的事就是好的事。父母们若想培养孩子爱读书的习惯,一个最简单的方法是您自己要读书。
其实不光是读书,生活、学习的各个方面,孩子都在观察着你,模仿着你,他就是你的影子,甚至连说话的口气、走路的姿势都相同。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2)在家里营造一个读书的气氛。到什么程度呢?你家的厕所里边也要有书,有一本小画册、小杂志之类的好看的,在孩子的这个床头啊,桌子上啊,沙发上啊,都要有书。要经常和孩子讨论书,讨论读书的体会心得,用环境影响孩子,这是潜移默化的,是非常重要的。孩子看书并不像上课一样有计划,他往往是很偶然地状态下拿到这本书,突然兴趣所至,拿起那本书了,只要拿起了,他就放不下了。
3)经常带孩子逛书店,也是一个培养孩子读书习惯的做法

1

谁来看过我

谁来看过Ta

访问统计

今日访问量:0

总的访问量: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