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aya的家长

在这里,见证孩子的成长。

你看人家谁谁谁

            或许这是家长们最长说的一句话了,而恰恰是孩子们最讨厌的一句话.这种比较对孩子价值观确立是一种极大的干扰,对于孩子的自我评价系统也是一种破坏。这句话对孩子的危害主要在于:它破坏孩子的心里平衡,不利于孩子内心成长,更容易让孩子失去应有的信心.而对于家长来说,常常把这句话放嘴边,证明他们的眼睛总是盯在别人孩子的身上,人家进步了就着急,人家退步了就且喜.人家学钢琴就让自己的孩子也学,人家练书法,自己的孩子至少要练钢笔字帖,丝毫不顾自家孩子是否对其感兴趣,这种盲目的攀比不但会造成精力和时间的浪费,也造成了孩子对父母的心理抵触,得不偿失。

            父母应该把更多的目光投注自己孩子的身上,看到自己孩子的有点,从孩子的个性特点和兴趣出发帮助孩子选择课外的学习内容。

 

承认孩子的感受

/zphotos/space/6642506f-64d7-4fae-9e7f-5f25784ca392.jpg


    处在童年期的孩子,其认知能力和水平是有限的,做父母的一定要关注到孩子独特的心理特点和感受,并承认它们的存在。

    举例来说,你六岁的孩子晚上在熄灯后说:“好黑啊,会不会有鬼来埃”这时候,不要对孩子这样说:“不要胡说八道,哪里有鬼这种东西”,或“不要还像三岁的小孩子一样”,或者“你只是在找借口不想上床睡觉而已”。你应该要承认孩子的感觉,比如你可以说:“我猜在黑漆漆的房间里睡觉,会让你觉得很害怕,我们有没有其他的办法,可什么能让你不要这么害怕一个人睡觉呢?”

     对儿童的教育一定要符合儿童自身发展的特点,只有承认了孩子的不同感受,才能因材施教,帮助孩子健康发展。


多一些时间与孩子相处 

/zphotos/space/38ee0a8d-7f19-43e2-a13c-117d82378cdc.jpg


    孩子跟父母单独在一起的时间,是他们特别欢快的时间,因为在这个时间里,他可以完全占有父母的爱和关注。父母应该多找出一些时间与孩子相处,让孩子感受到父母的爱。

    当你真的被时间逼得很紧的时候,你可以试着用一些方法,把和孩子相处的时间分成一些片段。有一位妈妈,在天气允许的情况下,把每天晚饭后,和七岁的女儿散步十五分钟,变成生活的重点。另一位家长则在晚餐后,用十分钟的时间和孩子谈心,她会问上幼儿园的孩子:“告诉我,你觉得今天最开心的事情是什么?”还有一位艺术家,每天晚上都会教儿子画画二十分钟,还会一起挑选最喜欢的画,把它们送给亲戚们。


父母最常对孩子说的10句蠢话

/zphotos/space/940f54bc-8c61-47df-bb39-a0a6745dec77.jpg

     一家三口的生活往往就是你我他的不停欢喜,摩擦和助长。作为儿女的你,看看以下的文字,你是否熟悉?作为父母的您,看看这些文字,是否似曾相识?没有偏见,没有纷争,也没有挑拨离间,只是一种对中国式教育的一种分析和不解。

       1"我们是不行了,孩子,就看你的了!"
         类似语言:"孩子,我们全靠你了,你可要争气啊!""你是我们全家唯一的希望!" 

       2"没时间管你,不挣钱怎么过日子啊?"
       类似语言:"我也想管孩子,可实在抽不出时间!""叫你表姐去开家长会吧,我没时间!"

       3 "宝宝,爸爸不听话,打他!"

         类似语言:"宝宝都会骂人了!好厉害!"

       4 "进了前三名,妈妈给你买...!"

          类似语言:"考了100分,爸爸带你去...!"

       5 "没有原因,我说不行就不行!"
        类似语言:"还敢顶嘴,反了你了!""住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屁股痒痒了是不是?"

 

       6"你爱怎么招就怎么找吧,谁管的了你啊?"
       类似语言:"甭问我,我懒得管你!""你怎么样跟我没关系!"

      7"孩子是我的,我想怎样就怎样!"
       类似语言:"孩子是我的,你管不着!""早知道你这么不听话,当初生下来就该捏死你!"

       8 "你怎么这么笨?"
       类似语言:"废物,猪头!""你怎么一点出息也不长?"

      9 "如果爸爸妈妈离婚,你要爸爸还是要妈妈?"
        类似语言:"你觉得妈妈好还是爸爸好?"

       10 "你看看人家谁谁谁!"
         类语言:"你怎么就不如别人的孩子呢?""有点出息好不好?"

换种说话方式 

/zphotos/space/a31014cc-ad4d-49dc-8b52-c9436820130d.jpg

       当与孩子交流时,如果你不确定要说什么,或是需要了解更多信息,可以重复一遍或换个方式说说看。

      举例来说,如果孩子说:“我气死了!公交车司机当着我所有朋友的面,对我大吼大叫。”不要对孩子这样回答:“你一定做了什么不好的事情!”或“你做了什么事?”这样的回答让你在知道事情真相之前,就先判了孩子有罪。相反地,你可以这么说:“他在你所有朋友的面前,对你大吼大叫?是吗?”这样的回应,一般来说,会让孩子更能够跟你讲出更多的细节,告诉你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

       对孩子的教育一定要有足够的耐心,教育本来就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对教育的追求不能只局限与表面的知识,而应更关注深层次上对孩子道德修养的培养。


拒绝暴君教育

/zphotos/space/9a0a8ed9-9c6e-47be-874b-77d878da7e57.jpg

        暴君式教育方式,源于家长头脑中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传统观念。这不仅会导致亲子之间的对立和冲突,更会破坏孩子的公正心,妨碍孩子的民主意识,协商能力的发展。甚至,还会滋生孩子的暴力取向。

        类似语言有:"还敢顶嘴,反了你了!""住嘴,你怎么这么不听话?""屁股痒痒了是不是?" "没有原因,我说不行就不行!"。如果您对孩子的教育中经常出现这样的字眼,那说明,你对孩子存在着暴君的专制倾向。要想与孩子建立一种和谐美好的关系,就一定要拒绝暴君教育,尊重孩子,试着用孩子的思维来思考一些问题。

 

不要抱怨和指责

/zphotos/space/9dc91669-1b52-4572-9681-f9c176e5fa13.jpg


        当孩子表现的不那么好时,父母千万不要抱怨和指责,抱怨和指责会让事情变的更糟!孩子自己也不情愿表现的那么差,肯定自己心里都很自责.作为父母,千万不要往孩子的伤口上撒盐,更不能当着别人面说自己的孩子很笨.父母气急败坏的责骂孩子,会让孩子无地自容,妄自菲薄,不知所措.增加逃避心理.这种言语会毁灭孩子的自信心,也让孩子的心理素质形成恶性循环。

 


              都说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我们看到孩子身上的一些“是非不分”的消极现象,其实都是家长“教”给孩子的。在孩子面前,家长应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要让自己的缺点影响了孩子。 

               要让孩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就要指导孩子在自己进行行为选择的时候,就要考虑到应当承担的责任。比如让孩子懂得不能按时起床,去幼儿园迟到了应“怪”自己,而不能怪妈妈或爸爸;要让孩子懂得过马路必须走人行横道,否则出了交通事故自己要负主要责任。总之,家长要注意通过正确的家教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责任观。

 

多倾听孩子的感受

/zphotos/space/48ceba9a-eb4c-42ea-b29d-6a1f0b4c19b0.jpg

       很多家长,都乐意聆听孩子表达那些正面积极的情绪,而当孩子感觉生气、愤怒或者悲伤的时候,我们家长却并不容易平静地去倾听并承认孩子内心的感受。

比如,当孩子从学校回到家里,大声的说:“妈妈,老师说我的作业做的很棒!她还给了我一颗星星哟!”听到孩子说这些,家长会觉得很开心。但是当孩子说一些不开心的事情时,情况便会不太一样了。

      当别的小朋友弄坏你的孩子最心爱的玩具时,如果你对他说:“不要这么生气,他又不是故意的。”这无法让他真正得到安慰。类似这样的安慰,会让孩子觉得,父母好像既不了解他们的感受,也不在乎他们的感受。

     解决让孩子生气或难过的那些问题,真的不是父母的工作。父母也并不总是有那样的力量,可以在孩子不高兴的时候,让他们变得快乐起来。但是,不管孩子是怎样的感受,父母都可以让孩子知道:他们的感觉是合理的,有那些感觉很正常,没有什么不可以的。只有这样,孩子才能相信父母真的了解并在乎他们的感受。

教育心得

/zphotos/space/ca6f75b0-c0f8-461c-ba40-d29ab4df28c9.jpg

刘墉的育子心得:

     *父母不必在孩子面前扮演一个圣洁的角色,因为没有一个人是圣洁的。

     *照照镜子再来教育孩子,不要拿自己做不到的事情来要求孩子。

    *培养男孩不是为了培养人家的理想女婿,培养女孩也不是为了去统治一个男人。

     *给孩子生存的技巧,让他健康成长,好好享受人生。犯不着让孩子去受不必要的苦。正因为他可能会有更艰苦的 日子,今天就让他多过一点好日子。

     *让孩子知道天高地厚,让孩子知道他不可能事事占先。

谁来看过我

谁来看过Ta

访问统计

今日访问量:0

总的访问量:0